当前位置:首页 > 膝骨关节中医诊疗方案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也是中医骨伤
科治疗的优势病种。 诊断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 中老年患者(≥40岁); 晨僵≤30min;
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符合1、2或1、3、5、6或1、4、5、6即可诊断。 影像学分级
1.0级 正常;
2.I级 可能有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3.II级 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4.III级 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 5.IV级 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三、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与辩证分型 (一)临床分期
1.发作期 膝关节中度以上疼痛,或呈持续性,重者疼痛难以入眠;膝关节肿胀,功能受限,跛行甚至不能行走;
2.缓解期 膝关节轻度疼痛,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加重,或伴膝关节活动受限。
(二)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证
1)主症 关节疼痛如刺,休息后痛反甚。 2)次症 面色黧黑。
3)舌象与脉象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2.寒湿痹阻证
1)主症 关节疼痛重着,遇冷加剧,得温则减。
2)次症 腰身重痛。
3)舌象与脉象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 3肝肾亏虚证
主症 关节隐隐作痛。
次症 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象与脉象 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4.气血虚弱证
1)主症 关节酸痛不适。
2)次症 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
3)舌象与脉象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四、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健康教育
1)治疗目的 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2)教育患者 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医患合作,合理锻炼,适当减肥。
2.医疗练功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直腿抬高、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练功疗法。
3.针灸 包括毫针针刺法、刺络拔罐法、温针、灸等。一般采用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结合的方法。常用穴位包括血海、膝眼、委中、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足三里等,配穴可选用阿是穴及痛处所属经脉络穴。
4.手法 包括点按、揉按、拿捏、屈伸、弹拨、拔伸等理筋,整骨多种手法。
5.针刀 可在髌上囊、髌下脂肪垫、内膝眼、外膝眼、胫侧副韧带、髂胫束,鹅足囊等膝关节周围部位实施针刀疗法。 6.理疗 常用方法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磁疗、红外线照射、水疗、蜡疗、超声波及离子导入法。
7.其它 发作期可借助拐杖、助行器等,减少受累关节负重。根据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矫形支具或鞋垫。 (二)药物疗法 1.局部用药
1)中药外用 中草药外用主要包括熏洗、熏蒸、敷贴、热熨和离子导入;中成药外用主要包括各种贴膏、膏药及药膏等。
2)西药外用 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擦剂。
3)西药注射 采用玻璃酸钠、医用几丁糖(关节腔注射液)等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必要时可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 2.全身用药 1)中草药
(1)气滞血瘀证 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法、选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等加减治疗。
(2)寒湿痹阻症 采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选用蠲痹汤(《医宗金鉴》)等加减治疗。
(3)肝肾亏虚证 采用滋补肝肾法,选用左归丸(《景岳全书》)等加减治疗
(4)气血虚弱证 采用补气养血法,选用八珍汤(《丹溪心法》)等加减治疗。
2)中成药 可辩证使用中成药治疗 3) 西药 主要包括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类药物
(三)手术疗法 包括关节冲洗术、关节镜术、截骨矫形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