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 第二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就像是遭遇了飓风的袭击,中小企业曾经固守、曾经奋争的经营阵地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下了不少壮烈的勇士,留下了一片惊心的狼藉。不少企业资金几近枯竭,市场大多失守,订单日益稀少,人才相继流失。于是乎有人戏言:如今的中小企业,活着比死去更累、更难。
然而,就在一片犹豫、徬徨、失望之中,我们却仍然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斗士:咬牙坚持下去,生存就是胜利,活着就有出路。
第5招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陷入困局的中小企业,聪明的选择就是活下来、坚持下去。就在不少中小企业挥手向市场告别之际,仍有许多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的企业,在用一股勇气、一种精神昭示人们:“剩”者为王,坚持就能突围,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面对危机,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一场波及全球的充满激荡变化和危机四伏的金融风暴,凸显出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弱不经风和渺小无奈,不少企业在动荡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毫无选择余地。千万个企业不约而同陷入生与死的困局之中,令人猝不及防,显得触目惊心。不但中小企业难以抵挡寒流,就连财大气粗的大中企业也是无法自保:中天置业、长河地产已经停业,其破产速度之快远远超越了他们崛起的“神速”。号称“中国规模最大、网点最多”的中介公司——创辉租售集团,在珠三角7个主要城市和上海、武汉的门店纷纷关闭。截止到2009年2月,北京规模最大的房产中介中大恒基在北京的店面已经从2007年的400家减少到不到200家,中原地产也关闭20%的店面。
只有好好活着,企业才能创造利润,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让全体员工与企业共享成功的喜悦。面对停业、破产的事实,企业家的心灵深处被深深触动,他们在反省与反思:这究竟是为什么?企业应当怎么办?
处于危机的困境之中的中小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确保自己能够活着,危机之下,企业的生存高于一切。存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深陷困局的中小企业,首要的选择是保存自己,能够“活”下来,不要成为被大浪冲走的沙子。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减小伤害,最大限度地保证在经济危机中的安全,为未来的重生和崛起进行宝贵的积累。毕竟,能在危机四伏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独善其身的中小企业值得钦佩。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危机下的企业活着,也有不同境界、不同层次的追求,是委屈求全,一味退守忍耐,还是主动出击,以化危为机的魄力与勇气,善于开发危局下的新市场,完善困境中的自我定力,从而突出困围,在风险危机中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肯定,能做到后者的中小企业,必是市场复苏、经济新兴后的行业领军。
“剩”者为王:活下来就有出路
也许不久前,不少企业还雄心勃勃地发出势做行业老大的誓言。然而,当危机真的到来时,豪言却变成了哀鸣。摆在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面前的,是不得不跨的生死门。而如何跨过这道生死门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别无选择,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才是度过危机、突出困局的生存之路。中国
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在市场低迷、银根紧缩等情况下,中小企业撑得很辛苦,但“剩”者为王,只要不成为这场规模浩大的行业洗牌的牺牲者,那么就是一个胜利者。一旦在这场灾难中倒下去,就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倒下去,就意味着血本无归,甚至背上累累债务,多年的拼杀努力瞬间化为乌有,哪还会有资本与精力卷土重来?况且,一旦被清洗出行业,企业再归市场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当前的中小企业,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生存。为了生存,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企业在困境中存活下来的出路有以下三条:
(1)压缩开支,减少资源消耗
任何企业,在危机时期,减少资源消耗、保持能量才是熬过冬天的必要措施和手段。企业应尽量把摊子铺得小一点儿,不要着急开发新市场。
(2)加速资金回笼,获取生存资本
除了保持低消耗,更要不惜一切代价获取生存下来的资本。动员企业全部力量,把企业的存货尽快卖出,以获得资金回笼,为以后从长计议留下转身的余地。尽管这样做,企业利润会降低很多,但生存压倒一切,以小失换大得是值得的。
(3)扩大融资渠道,保持血脉畅通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已到了生存的极限,此时,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绝不能坐以待毙,而应当积极开源节流,同时借用各方力量,筹措资金,撑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调整自我,在危机中图谋重生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的全球经济头号强国美国,走向霸主地位是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开始的。
1932年,28%的美国人没有任何收入。近一半的美国企业濒临破产。成千上万家企业倒闭,成千上万个美国人无家可归。这场灾难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若回忆起来,美国人至今心有余悸,仍会认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再次陷入了危机之中,并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尽管欧美各国纷纷出手以挽经济颓势,但灾难和危机仍然逐渐波及全球各国,并产生了令人恐慌的严重后果。一些世界500强企业都不得不屈服于困局的压迫,并申请政府伸出援手保护,数不清的中小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死在了沙滩上。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危机的积极主动的精神。调整好自我,就可以获得新生。但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一些曾被认为十分危险而难逃一劫的企业却安全躲过了浪潮袭击,在危机中获得了成功,他们获得成功正是源于他们对于危机和机遇的正确认识。
有关专家和高明的企业家指出:面对危机,一定要积极地自我调整,在调整中图谋新生,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