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9:43:51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第一节 功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及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5、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 而W=Gh、G=mg、m=ρv

(9)介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例题与练习。 五、小结及作业。

第二节 杠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新| 课|标| 第|一|网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

1、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 O 点是不动的,所以 O 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

作用线是从 A 点起沿 F1 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二节 杠杆

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 、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第一节 功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及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