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十单元集体备课记录2017.11 - 图文
讨 论 内 容 感。 学生已有基础、经验:认识10以内各数。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 教具准备:主题图一幅、小棒20根 学具准备:小棒20根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用数小棒展示10个一是1个十。 2.指导摆小棒的方法。 知识归纳: 1.10个一是1个十,十里面有10个1. 2.“个(一)”和“十”是计数单位。 【知识点二】11~20各数的认识 1.练习摆11、12、13、19根小棒数法 2.20根小棒的数法。 (1)在 19根小棒后面添上1根,满10根捆成1捆,得2个十是20. (2)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 知识归纳:11~20各数的都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他们都是两位数。 知识的延伸:“想想做做”第1-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写数(教材第80例题,第84~84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能够正确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数感,发觉直观思维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3.获得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的体念,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学生已有基础、经验:认识11~20各数的读、写;懂得10个一是1 讨 论 内 容 个十,十里面有10个1; 明确了“个(一)”和“十”是计数单位。 教学重点:11~20各数之间的组成和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个位和十位。 教具准备:20根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20根小棒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认识个位和十位 1.出示计数器,简单说说它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重点提示“个位”、“十位”都是数位;在计数器上指导拨珠表示数,并让学生展示拨珠表示数。 知识归纳: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知识点二】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法 1.教学11的组成、写法和读法 (1)指导学生用小棒表示, (2)在计数器拨珠表示,并讨论个位、十位都是1,他们有什么不同? (3)指导读法、写法。(写作:11;读作:十一) 2.教学16、19的组成、写法和读法 16里面有1个十和6个一,写作:16;读作:十六。 19里面有1个十和9个一,写作:19;读作:十九。 3.20的组成、写法和读法(用小棒表示、计数器展示,并说明写法、读法) 知识归纳:(1)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2)读书时,从高位读起,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知识的延伸:“想想做做”第1-5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材86页) 教学目标: 讨 论 内 容 1.结合具体情境,应用11~20各数的组成知识,探索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知识。 3.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形成良好的数感。 学生已有基础、经验: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教具准备:水果图片、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观察理解图意。 2.根据图意列式 (1)列加法算式(两道算式) (2)列减法算式(两道算式) 3.讲计算得数的结果及过程。 知识归纳:10加几和几加10得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 【知识点二】 知识延伸:“想想做做” 1~4题。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所学习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分别教学9加几,8、7加几,6、5、4、3、2加几。 9加几 一、教学内容:教学9加几的加法(教科书第88~89页) 二、学生已有知识: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讨 论 内 容 三、本课知识点:9加几加法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 五、解读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地提出9加几的问题,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学生理解和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就能将它迁移到后面将要学习的8加几、7加几......的计算中去。 第88页例1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加几的算法。(1)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9+4的算式;(2)引导学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3)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知识归纳:(1)掌握“凑十法”进行计算;(2)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8、7加几 一、教学内容:教学8、7加几的加法(教科书第92~93页) 二、学生已有知识:掌握了“凑十法” 三、本课知识点:8加几的加法;7加几的加法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8、7加几的算理,正确计算8、7加几的加法 五、解读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7加几中来,并学会正确进行口算。 1、第92页例2教学8加几的加法。(1)首先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图意;(2)引导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7的两种口算过程;(3)初步体会“拆小数,凑大数”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知识归纳:(1)熟练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2)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第92页“试一试”教学7加几的加法。让学生利用已经积累的计算经验,自主地探索算法。(1)用“凑十法”计算;(2) 讨 论 内 容 从“9+7”的得数直接推想出“7+9”的得数。 知识归纳:(1)初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运算律进行计算;(2)正确计算7加几的加法。 6、5、4、3、2加几 一、教学内容:教学6、5、4、3、2的加法(教科书第96~97页) 三、学生已有知识:掌握了“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三、本课知识点:6、5、4、3、2加几的加法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6、5、4、3、2加几的加法;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五、解读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学会正确进行计算。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依据学过的算式进行推算的方法。 1、第96页例3教学6加几的加法。(1)根据图意说出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2)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算法。 知识归纳:(1)熟练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2)正确计算6加几的加法。 2、第96页“试一试”安排了三道题,让学生试着算出结果。既可以用”凑十法”算,也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应算式直接推算出得数。 知识归纳:(1)用已经学过的算式直接推算相应算式的得数;(2)正确计算5、4加几的加法。 六、调整意见: 课本练习题 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 补充习题 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