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十单元集体备课记录2017.11 - 图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十单元集体备课记录2017.11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1:41:04

论 内 容

纯粹的数学练习,而是学生学数学、用数学、体验数学的活动。其次要清楚,实践活动不是游戏活动,实践活动是围绕数学问题而展开的,包括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缺少了数学问题,就不是数学实践活动。

1.这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五项,即教材作为编写标题的五个“一”。其中,“滚一滚”和“堆一堆”这两项活动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教学时,不一定使用“平面”“曲面”这些词语,可以用“平平的面”“弯弯的面”来代替,让词语有些儿童味道。“摸一摸”能加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学生可以在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物体,凭手的感觉判断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也可以先提出摸一个什么形状物体的要求,然后凭手的感觉去寻找。“搭一搭”是各种几何体的形状特点的配合应用,利用不同形状、不同数量的几何体,能够搭出不同的东西。如果想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想搭成的物体能够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的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的烟囱用什么积木?“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图形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几何体的个数,进行了分类统计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问题源于现象,如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有些问题源于需要,如怎样知道摸出了正方体?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可以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把机会留给学生。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五、调整意见:

课本练习题 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

讨 论 内 容 补充习题 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 第七单元 分与合 第七单元《分与合》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为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册第八单元);认识20以内的数(本册第九单元);学习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做好准备。本单元内容分四段安排:2~5的分与合;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2~5的分与合重点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6、7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分与合要求学生会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分与合则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相关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有序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时,要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这是突破上述难点的主要教学策略。 2~5的分与合 一、教学内容:教学 2~5各数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4~35页) 二、学生已有知识:认识 了10以内的数(即会数、会读、会写) 三、本课知识点: 1. 4的分与合(例1); 2. 5的分与合(试一试); 3. 2、3的分与合(想想做做第1题)。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2)掌握数的“分”与“合”的方法。 五、解读教材: 教材把“分”与“合”分开教学,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本课教学分三部分进行: 1. 第34页的例1教学4的分与合,从三个方面把握:(1)让学生理解 “分”、“合”的意义;(2)体会“分”、“合”的方法;(3)利用“分”来体会“合”,感受分与合的对立统一。 讨 论 内 容 知识归纳:(1)结合具体实物的操作从归纳“分”与“合”的意义;(2)4的分与合;(3)4的“分”的方法根据实物分法来理解,4的“合”的方法,从4分成几和几推想出几和几合成4。 2.“试一试”教学5的分与合,主要是体会不同的分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由5分成4和1可以联想到5可以分成1和4,这两种分法是一致的。 知识归纳:(1)5的分与合;(2)5分成4和1跟5分成1和4是同一种分法的两种表达。同样道理,1和4组成5跟4和1组成5也是同一种组成的两种表达。 3.“想想做做”第1题教学2、3的分与合,让学生运用例1与试一试中的方法来独立探索。 知识归纳:(1)2、3的分与合;(2) 六、教学建议: 例1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实物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用4根小棒代替4个桃,并把4根小棒分成两部分。可以分三步组织教学活动: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象成把数4分成1和3、2和2、3和1;最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放法,在交流中能发现三种不同的放法。教学的第二步是意义接受基础上的自主探索。可以先选择一种放法(例如一个盘里放1个,另一个盘里放3个),得出4可以分成1和3,并呈现图式,让学生理解图式所表达的意思;再让学生思考根据另外两种放法又能得到什么。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如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研究数的组成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加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 6、7的分与合 一、教学内容:教学6、7各数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6~37页) 讨 论 内 容 二、学生已有知识:掌握了2~5各数的分与合 三、本课知识点: 1. 6的分与合(例2); 2. 7的分与合(试一试);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6、7的分与合。 (2)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五、解读教材: 引导学生利用在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时所获得的经验,自主进行探索。本课教学分两部分进行: 1. 第36页的例2教学6的分与合,继续让学生借助分实际物体理解6的分与合外,还突出两点:一是突出有序操作和思考的策略;二是明确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由一种表达推想出另一种表达。 知识归纳:(1)6的分与合;(2)有序操作,一种分法两种表达。 2.“试一试”教学7的分与合,一方面继续让学生体会有序操作与思考;另一方面,教材给学生留出更大的探索空间,注意通过自主填空引导学生由7的一些分法说出另一些分法,从而使他们的思考更具推理的意味。 知识归纳:(1)7的分与合;(2)初步体会有序思考(3)有序记忆7的分与合 8~10的分与合 一、教学内容:教学8~10各数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9~41页) 二、学生已有知识:掌握了2~7各数的分与合,初步掌握有序思考 三、本课知识点:(1)8的分与合(例3);(2)9的分与合(想想做做第4题); (3)10的分与合(例4)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8~10各数的分与合。 (2)在有序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思考。 五、解读教材: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讨 论 内 容 纯粹的数学练习,而是学生学数学、用数学、体验数学的活动。其次要清楚,实践活动不是游戏活动,实践活动是围绕数学问题而展开的,包括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缺少了数学问题,就不是数学实践活动。 1.这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五项,即教材作为编写标题的五个“一”。其中,“滚一滚”和“堆一堆”这两项活动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教学时,不一定使用“平面”“曲面”这些词语,可以用“平平的面”“弯弯的面”来代替,让词语有些儿童味道。“摸一摸”能加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学生可以在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物体,凭手的感觉判断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也可以先提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