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分析复习题123

有机分析复习题12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9:59:31

1、一个只含有C、H、O的化合物具有颜色:醌类、邻二酮类化合物。 2、有机酸的金属盐类,以及其他金属有机化合物或有机硅等在灼烧后有残渣,有机汞、砷、锑的化合物在灼烧后没有残渣存留。

3、测定熔沸点若温度在200℃以上误差可达2-5℃,在250℃以上可达3-10℃,所以要进行温度计外露段的校正。温度在100℃以下可以不校正。

4、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杂质的影响,毛细管的影响,试样的填装,升温速度影响,熔化现象的影响,温度计的误差及其校正。

5、钠熔法鉴别元素时,(1)钠熔后的试样加入醋酸铅后,出现白色或黄色沉淀,而不是棕黑色沉淀?因为Na不够,生成NaCNS,而不是Na2S。(2)含氮而不含卤素的试样,钠熔后经酸化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生成了AgCN,它为白色沉淀。(3)钠熔后的试液中加硝酸银产生棕黑色沉淀?因为试样中可能含有S,生成Ag2S,它为黑色沉淀。

6、鉴定卤素时,N和S的存在有什么影响?如何处理?因为AgCN为白色沉淀,Ag2S为黑色沉淀,相互有干扰,可加HNO3去除干扰。

7、溶度试验溶解:在小试管中进行,以1ml溶剂在室温下能否溶解30mg试样作为判断,可疑的情况下,将混合物振荡2min后再做结论。

8、甘油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醚,而油脂则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为什么?相似相容,甘油是丙三醇,是多羟基醇,是极性分子,水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同时也是极性分子,所以说两者相容,而乙醚是非极性物质,故不易容于水;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可以形成-C-O-C-,而乙醚中也含有醚键,故油脂可以溶解于乙醚中,而水没有醚键,故不易溶于水。

9、邻硝基苯酚分子可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苯酚低。 10、一个含卤素的化合物对KMnO4/H+试验是“+”结果,而对AgNO3/醇溶液试验是“+”结果,a.卤化苯的苯环上含强吸电基团,b.卤化氟与乙烯型共存。

11、制备衍生物的条件是(1)制备衍生物的方法应尽可能简单,副反应少,产品收率高,易于精制;(2)衍生物应具有固定的熔点,且在50-250℃之间,最好在100-200℃之间;(3)衍生物的熔点与未知物的熔点至少要相差5℃以上,同时各可能化合物相应衍生物的熔点,也必须至少相差5℃以上,以便于鉴别;(4)最好具有其综合特点,以作补充证据。

12、在查阅文献中需要查阅4个条件相符合的化合物,分别是(1)与未知物含有相同的元素;(2)与未知物的溶度试验一致;(3)与未知物所包含官能团相同,属于同一类型的化合物;(4)熔点或沸点在未知物的上下5℃范围内。

13、查阅文献应查找的内容:可能的名称、熔点、沸点、折射率、衍生物沸点、旋光度。

14、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色谱法。 15、一个未知物的鉴定分析的过程:初步审察、灼烧试验、物理常数测定、元素定性分析、溶度试验、官能团检验、检阅资料、衍生物的制备。

二、填空题

1、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密度、折射率和比旋光度)等。

2、杂质的存在(必然引起)物理常数的改变,故测定物理常数也可以作为检验其(纯度)的标准。

3、熔点和沸点的测定时,需要使用温度计,通常温度计的校正值为 (Δt=0.00016(t1-t2)h),校正后的熔、沸点值t为(t1+Δt)。 4、测得的沸点必须加以校正,通常所谓校正是指校正(温度和纬度),其公式为(p=pt-Δp1+p2),其中△P1为(由室温时之气压换算至0℃时气压之校正值);△P2为(纬度校正值)。

5、有机化合物的初步试验共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试样的初步审察、灼烧试验)和(元素定性分析)。

6、在初步审察的过程中,是对有机化合物的(物态、颜色、气味)的审察。 7、在元素的定性分析中,一般不需要鉴定的元素为(C和H),而对(O)没有很好的鉴定方法,所以,元素定性分析是鉴定(N、S、X)。

8、钠熔法采用金属钠与有机化合物共熔分解生成相应的无机物。有机物中的(C、H、O、N、S、X)等元素与金属钠共熔后,生成的相应的无机物为(NaX、NaOH、NaCN、Na2S),若金属钠不过量时,易生成(NaCNS)。

9、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多、数量大,通常是根据化合物(溶解度)和(理化性质)不同而分成若干组后。

10、有机官能团的检验作为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为(操作简单、反应快和有明显的可观察或可感觉到的现象产生)。

11、官能团的检验若发现与原来的记录文献发生疑问时,最好应该做(空白试验或典型试样和未知物),同时做对照试验,经过分析判断后再做结论。

12、羟肟酸铁试验,可以检验的官能团为(酸胺、酯、酰卤、酸酐)和羧酸,直接鉴别的为(酯)。

13、查阅资料是为了找到与未知物(分析检验结果)相一致的可能的化合物。 15、有机元素的定量分析中,对某一个样品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通常包括三个步骤:(试样的分解、干扰元素的消除、在分解产物中测定元素的含量)。

16、元素定量分析主要用于(确定实验式)。

17、在元素定量分析中,一般(O)元素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测得其它元素的含量后从100%中减去即可。

18、N的测定为硫酸硝化法又称为克达尔法。步骤为:(消化煮解、碱化蒸

(V-V0)C?14.01?100%馏、吸收、滴定)而N的含量计算公式为:(

100m)。

19蛋白质的含量一般是测定总氮含量后,乘以换算系数6.25克来计算蛋白质的含量,而6.25克系数的含义为(100g蛋白质中含6.25g氮)。

20官能团的定量分析是以官能团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使试剂与官能团进行(定量)的化学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量试剂的(消耗量或反应的生成物),然后,经计算求出官能团及其组分的含量。

搜索更多关于: 有机分析复习题123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一个只含有C、H、O的化合物具有颜色:醌类、邻二酮类化合物。 2、有机酸的金属盐类,以及其他金属有机化合物或有机硅等在灼烧后有残渣,有机汞、砷、锑的化合物在灼烧后没有残渣存留。 3、测定熔沸点若温度在200℃以上误差可达2-5℃,在250℃以上可达3-10℃,所以要进行温度计外露段的校正。温度在100℃以下可以不校正。 4、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杂质的影响,毛细管的影响,试样的填装,升温速度影响,熔化现象的影响,温度计的误差及其校正。 5、钠熔法鉴别元素时,(1)钠熔后的试样加入醋酸铅后,出现白色或黄色沉淀,而不是棕黑色沉淀?因为Na不够,生成NaCNS,而不是Na2S。(2)含氮而不含卤素的试样,钠熔后经酸化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生成了AgCN,它为白色沉淀。(3)钠熔后的试液中加硝酸银产生棕黑色沉淀?因为试样中可能含有S,生成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