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7链路的两种基本配置,即()和()。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 HDLC答案:非平衡配置和平衡配置)
8用户接入Internet的一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户使用(),另一种是使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答案:拨号电话线接入,专线接入) 9 Internet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协议和()协议。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答案:SLIP和PPP) 二、问答题
1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应答帧为什么不需要序号?(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停止等待协议)
答案:由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可知:收方每收到一个正确的数据后,都立即向发方发送一个应答帧,发方只有收到上一个数据的确认帧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帧。所以,在停止等待协议中,无须对应答帧进行编号。
2简述HDLC帧各字段的意义。(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答案:标志字段F:作为一个帧的边界,标明了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地址字段A:在使用非平衡方式传送数据时,地址字段总是写入次站的地址。但在平衡方式时,地址字段总是填入应答站的地址。帧校验序列FCS,校验的范围从地址字段的第一个比特起,到信息字段的最末一个比特为止。控制字段C,是最复杂的字段。根据其最前面两个比特的取值,可将HDLC帧划分为三大类:信息帧、监督帧和无编号帧。
3解释零比特填充法。(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 HDLC的帧结构)
答案:在HDLC的帧结构中,若在两个标志字段之间的比特串中,碰巧出现了和标志字段F(为6个连续1加上两边各一个0)一样的比特组合,那么就会误认为是帧的边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HDLC采用零比特填充法使一帧中两个F字段之间不会出现6个连续1。零比特填充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发送端,当一串比特流尚未加上标志字段时,先用硬件扫描整个帧。只要发现5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因此经过这种零比特填充后的数据,就可以保证不会出现6个连续1。在接收一个帧时,先找到F字段以确定帧的边界。接着再用硬件对其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每当发现5个连续1时,就将这5个连续1后的一个0删除,以还原成原来的比特流。这样就保证了在所传送的比特流中,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比特组合,也不至于引起帧边界的判断错误。
4数据链路(逻辑链路)与链路(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答案:物理链路:就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的链路串接而成的。逻辑链路:在物理线路之外,加上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实现这些规程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逻辑链路。 5简述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连续ARQ协议)
答案:ARQ协议的要点:当发送站点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应答帧,而是可以连续在发送若干个数据帧。如果在此过程中又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应答帧,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由于减少了等待时间,整个通信的吞吐量就提高了。 6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含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滑动窗口协议)
答案: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而发送窗口的大小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的条件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接收窗口是为了控制哪些数据帧可以接收而哪些帧不可以接收。在接收端只有当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将该数据帧收下。若接收到的数据帧落在接收窗口之外,则一律将其丢弃。
7简述选择重传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连续ARQ协议)
答案:选择重传ARQ协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以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者是定时器超时的数据帧。此时必须加大接收窗口,以便先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收窗口中的那些数据帧。等到所缺序号的数据帧收到之后再一并送交主机。 8正常响应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 HDLC)
答案:只有主站才能发起向次站的数据传输,而次站只有在主站向它发送命令帧进行轮询时,才能以响应帧的形式回答主站。 三、选择题
1无论是SLIP还是PPP协议都是( )协议。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答案: B) 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按照多个用户与一个主机连接的方法来划分,信道共享技术主要有( )和( )两大类。 (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信道共享技术的分类答案:通过集中器或复用器与主机相连、使用多点接入技术)
2多点接入技术可划分为( )和( )两种。
(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信道共享技术的分类答案:受控接入、随机接入)
3受控技术的特点是各个用户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这又可分为两种,即( )和( )。
(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多点接入技术答案:集中式控制、分散式控制
4属于集中式控制的有多点线路( ),即主机按一定顺序逐个询问各用户有无信息发送。如有,则被询问的用户就立即将信息发给主机;如无,则再询问下一站。 (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多点接入技术答案:轮询) 5随机接入可分为( )、( )和( )三种。
(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多点接入技术答案:ALOHA,CSMA和CSMA/CD) 二、简答题
1简述纯ALOHA协议的工作原理。(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随机接入技术) 答案:一个纯ALOHA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每一个站均自由地发送数据帧。 当站
1发送帧1时,其他的帧都未发送数据,所以站1的发送必定成功。这里不考虑由信道不良而产生的误码。但随后站2和站N-1发送的帧2和帧3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使冲突的双方所发送的数据都出现差错,因而都必须进行重发。但是发生冲突的各站不能马上进行重发,因为这样做就必然会继续产生冲突。ALOHA系统采用的重发策略是让各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然后再进行重发。如再发生冲突,则需要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直到重发成功为止。图中其余的一些帧的发送情况是帧4发送成功,而帧5和帧6发生冲突。 纯ALOHA的工作原理
2简述S-ALOHA协议的工作原理。(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随机接入技术) 答案:时隙S-ALOHA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的一些向上的垂直箭头代表帧的到达。时隙的长度是使得每个站正好在一个时隙内发送完毕。从图4-3-3可看出,每个帧在到达后,一般都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然后才能发送出去。当在一个时隙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帧到达时,则在下一个时隙将产生冲突。冲突后重发的策略与纯ALOHA相似。 两个站的时隙ALOHA的工作原理
3简述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随机接入技术) 答案:CSMA/CD的要点就是:监听到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帧,并继续监听下去。如监听到发生了冲突,则立即放弃此数据帧的发送。
4比较非坚持CSMA、1坚持CSMA、P坚持CSMA和CSMA/CD的优、缺点。(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随机接入技术) 答案:
(1).非坚持CSMA(non-persistent CSMA)。 a监听到介质\闲\,则发送;
b监听到介质\忙\,按一定退避算法延迟一段时间,返回a。 优点:采用随机重传时间减少碰撞概率。
缺点:延迟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道闲的情况,利用率不高。 (2).1-坚持CSMA
\当介质一旦\闲\以概率为1的原则发送。 a介质一旦\闲\以概率为1的原则发送。 b介质\忙\连续监听,直至监听到通道\闲\返回a。 优点:提高信道利用率。
缺点:若有两个或更多的站同时在监听信道,则一旦信道空闲就必然使这些同时发送的packet互相冲突。 (3).P-坚持CSMA
a若介质\闲\,以0
的概率发送,以概率(1-p)延迟一段时间再发送。 b介质\忙\,则继续侦听到信道闲,返回a。
讨论:ALOHA,S-ALOHA,非坚持CSMA,P-坚持CSMA,1-坚持CSMA吐露率同负载关系的曲线。
(4).CSMA/CD:边听边发
a发送期间检测冲突,发干扰信号(jamming signal)。 b发送干扰信号后,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再利用CSMA重发。 5试比较传递轮询和轮叫轮询两种受控多点接入方式。 (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受控多点接入) 答案:
(1)传递轮询的帧时延总是小于同样条件下得轮叫轮询的时延; (2)站间的距离越大,传递轮询的效果就比轮叫轮询的越好;
(3)站间距离较小且通信量较大时,传递轮询带来的好处就不太明显。 第五章局域网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A
(A)网络层(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介质访问控制层 2在下列网间连接器中,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互连。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