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的量比为(4a-b)∶(b-a)∶6b,D错误。
13. 某学生探究0.25mol/L Al2(SO4)2溶液与0.5mol/L 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1
实验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2-
B. 实验2中,白色沉淀b含有CO3
C. 实验l、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无关 D. 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A.实验I中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硫酸,但没有气泡,说明白色沉淀a是Al(OH)3,A正确;B. 实验2中白色沉淀溶解且有少量气泡,这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根离子,B正确;C.硫酸铝显酸性,碳酸钠显碱性,则根据实验过程可知实验l、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C错误;D.白色沉淀表面有吸附的硫酸根,因此检验白色沉淀a、b足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D正确,答案选C。
14. 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工作时反应为:4VB2 + 11O2 = 4B2O3 + 2V2O5用该电池为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外电路中通过0.02mol电子时,B装置两极共收集到0.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然后有气泡产生
-+
B. VB2电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 + 11H2O - 22e = V2O5 + 2B2O3 + 22H
C. 电池内部OH移向a电极,溶液PH增大
D. 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电解后B装置中溶液PH为1 【答案】D
【解析】A.该题A装置为原电池,通入空气的a电极为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b电极为阳极,电解时,溶液中的OH-在阳极放电生成氧气,即b电极表面没有红色物质析出,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a电解为正极,则VB2电极是负极,负极上是VB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VB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页
9第
-
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故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a电极为正极,电池内部OH移向a电极,根据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溶液pH保持不变,故C错误;D.当外电路中通过0.02mol电子时,B装置内b为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氢氧根失电子生成氧气为0.005mol,共收集到0.224L气体,物质的量为0.224L÷22.4L/mol= 0.01mol,则阴极也产生0.005moL的氢气,所以溶液中生成H+的物质的量为0.02-0.005×1=0.01mol,溶液中c(H+)=0.01mol÷0.1L=0.1mol/L,pH=1,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及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不大,碱性硼化钒-空气燃料电池中,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VB2在负极失电子,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则与负极相连的c为电解池的阴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氧气相连的b为阳极,氢氧根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计算。注意把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利用电子守恒计算。
15. 依据下表有关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化合物 FeCO3 Fe(OH)2
2-L-1的溶液中,c(Fe2+)≥3.2×10-10 mol·L-1 A. 在c(CO3)=0.1 mol·
2+3+
B. 将FeCl3和 FeCl2溶液分别调至PH=10,则c(Fe)< c(Fe) 2+
C. 增加溶液的酸性,有利于将Fe沉淀为FeS和FeCO3
---
溶度积(25℃) 3.2×10-11 8.0×10-11 化合物 Fe(OH)3 FeS 溶度积(25℃) 4.0×10-38 6.3×10-18 D. 将反应液中的Fe氧化为 Fe有利于将铁从溶液中除尽 【答案】D
2+3+
L-1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人氨气[已知常温下Kb(NH3?H2O)=1.76×10-5],使溶液温16. 常温下,向lL0.lmol·
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页
10第
A. 0.1 mol·L-1HR溶液的pH约为3 B. HR为弱酸,常温时Ka (HR) =1×l0-7 C. 当通入0.1molNH3 时,c(R-) >c(NH4+) D. 当c(HR) =c(R-)时,溶液必为中性 【答案】A
【解析】A.pH=5时,lgHR
=0,则
= 1,说明HR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HR是弱酸,根据
,pH=5时,Ka(HR)=c(H+)=10-5mol/L,因溶液温度不
=
H++R-可知,Ka(HR) =
L-1HR溶液中H+的浓度为xmol/L,则Ka = 变,则Ka始终不变。设0.1 mol·
=10-5mol/L,解得x=10-3mol/L,则pH=-lgc(H+)=3,故A正确;B.根据A项分析可知,HR是弱酸,常温时Ka(HR)=10-5mol/L,C. lL0.lmol·L-1一元酸HR溶液中n(HR)=0.1mol,故B错误;当通入0.1molNH3 时,恰好与HR完全反应,得NH4R溶液,因Ka(HR)<Kb(NH3?H2O),所以R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
-+-程度,则c(R)<c(NH4),故C错误;D.据图可知,当c(HR) =c(R)时,lg
-+
=0,pH=5,溶液成酸性,
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图象考查酸碱溶液混合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pH计算,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pH=5时,lg全电离,属于弱酸,进而根据HR
=0,则
= 1,判断出HR在溶液中不能完
H++R-计算出Ka(HR)=10-5mol/L,再结合Ka只与温度有关,温度
不变时,Ka不变,求出溶液的pH,从而对各项做出正确判断。
2-17. 20℃时,将足量的BaSO4固体溶于50mL水中,充分搅拌,慢慢加入Na2CO3固体,搅拌,溶液中随c(CO3)2+
增大时c(Ba)变化曲线如下图。则下列说正确的是
A. 20℃时Ksp(BaSO4)>Ksp(BaCO3)
页
11第
B. 加入Na2CO3固体立即有BaCO3固体生成 10-10 C. BaCO3的Ksp=2.5×
2-2-D. 曲线BC段内,c(CO3):c(SO4)=25
【答案】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及平衡的移动,难点是对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的理
2-
10—4mol/L时,溶液中Ba2+的浓度没有下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因为这时解,当溶液中c(CO3)=2.5×
2+2-
可以得出c(Ba)=c(SO4),进而求出BaSO4的Ksp。
18. 向两份完全相同Ba(OH)2溶液中分别加入浓度相同的Al2(SO4)3和KAl(SO4)2溶液,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随所加溶液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d两点的沉淀为BaSO4 B. b、c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C. b、c两点溶液的PH值相同 D. d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K+ 【答案】B
A. 刚开始时向Ba(OH)2溶液中分别加入Al2(SO4)3和KAl(SO4)2溶液时,Ba(OH)2充足,发生的反【解析】
2+2?
应为Ba+SO4=BaSO4↓,故沉淀为BaSO4,故A正确;B. 据
Ba2++SO42?=BaSO4↓,Al3++3AlO2?+6H2O=4Al(OH)3↓,所以Al2(SO4)3都已变成沉淀,KAl(SO4)2中还有K+
页
12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