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论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必要性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一、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和法学院的学生对江苏省10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接近63%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有模糊的打算,22,8%的人有明确规划,12.2%的人没有任何打算。南京师范人学教科院职业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顾雪英认为,由于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不少学生都是盲目求职。 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产生的不利影响
专家认为,由于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可能出现盲目就业的现象,从而引发一些不利影响。一是大学希望每个岗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认为拥有的技能越多越好,甚至提前参加一些完全属于不同领域的技能层面的培训。部分大学生盲目地把证书作为求职的敲门砖。认为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同时又有一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受欢迎。但是,用人单位对此不以为然。江苏省某家电连锁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证书的价值已经降低,甚至存一定程度已背离了
选拔优秀人才的本意。因此,与证书相比,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二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弱,其职业稳定性不强。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大多在l~3年。当被问到“你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1.3%的人回答I~2年,34.4%的人回答2~3年,7.8%的人回答3~4年,还有l5.7%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企业对大学生的忠诚度心存疑虑,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三是错位就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除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还要承受因不解决户口、起薪点下降,以及自己无从业经验、专业不对口等求职中的各种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据北京市到人才测评考试中心主任王拥军提供的信息,目前在职者中有55%左右的人群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其中主要原是专业不对口、与兴趣爱好志向相去甚远等因素。另据一项对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太对口”和“完全不对口”的人分别占15.7%和l1.4%,两者总共比例为26.1%。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人们在工作中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单位,非专业者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个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这种环境里,焦虑不安和自我否定便主宰了他们的情绪。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
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大学牛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势在必行。
1.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问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因此,一定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2.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尽早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各种职业的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以及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问的差距等,从而使自己的大学生活
更加充实、丰富,将来的就业更有成功的机会。
3,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顾雪英指出,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越高,职业生涯就越有可能取得极大的发展。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大学生正处于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的途径。首先,要让大学生早接 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优势与劣势,借助多方面信息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冷静分析自己真正想要从事什么职业、适合什么职业,以及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对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专家建议,社会实践应围绕将来可能要从事的职业展开,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要盲目追求经历和次数,因为用人单位更关心的是经验和能力是否适合要应聘的岗位。其次,对高校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在新生入校后,就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不是临近毕业时才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如校方的心理咨询
部门等,来逐步地做好大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测试,为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做好准备。第三,对招聘单位来说,可以给大学生适当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对具体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所了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