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实验手册 - 图文
实验四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
微生物检查
一、实验目的
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如何知道我们周围“看不见”的微生物变得可以\看得见\。 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体(菌落),使我们看得到它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来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固树立“无菌概念”。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d内每一菌体既可以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者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因此可以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酒精灯、记号笔、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打火机等
四、实验步骤
1、标记
培养皿标记时在其边缘写上自己的实验项目、名字和日期,如果同一培养皿有多个小区时,要在各个小区内分别标记待处理的样品名,为了不影响观察,可用符号或者数字表示。
注意:不能在皿盖上作标记,因为在微生物学试验中,经常需要同时观察很多平板,很容易错盖皿盖。
分别在两套塑料一次性平板底部用记号笔划分出4个小区,在4个小区内分别标上
平皿1:A、B、C、D 平皿2:E、F、G、H
21
另外2个玻璃培养皿平板分别在标签上标记空气1、空气2
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1)手指表面:在火焰旁,半开皿盖,用洗前的手指在平板A区轻轻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然后用洗手2次,自然干燥后,在平板B区轻轻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
(2)头发:将你的1-2根头发轻轻放在平板C区,迅速盖上皿盖。
(3)鼻腔:取出灭菌的湿棉签在自己鼻腔内滚动数次后,立即在平板D区轻轻摩擦2-3次,盖上皿盖。
3、实验室环境的检查
(1)将标有“空气1”的平板在实验室打开皿盖,使培养基表面完全暴露在空气中,20分钟后盖上皿盖。
(2)将另一标有“空气2”的平板同样操作,置于一个你认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的环境内,20分钟后盖上皿盖。
注意:在记录本上记下“空气X\分别代表的含义。 (3)按同样方法取灭菌湿棉签,在实验台等4个你认为微生物较多的地方擦拭,再分别在第2个塑料平板的E、F、G、H相应区域滚动接种。(注意做好取样地点记录)
4、培养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置37摄氏度培养1天。 5、菌落特征描述如下 (1)大小:大、中、小、针尖状。可先将整个平板上的菌落粗略观察一下,再决定大、中、小的标准;
(2)颜色:黄色、金黄色、灰色、乳白色、红色、粉红色等; (3)干湿情况; 干燥、湿润、粘稠; (4)形态:圆形、不规则等; (5)高度:扁平、隆起、凹下;
(6)透明程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7)边缘:整齐、不整齐。
22
五、实验结果 菌落 数量* 大小 颜色 干湿 情况 形态 高度 透明程度 边缘 简要 说明 六、思考题
A B C D E F G H 空气1 空气2 *菌落数量可用+和-符号表示,从多到少依次为:+++++,++++,+++,++,+,- 1、列举2-3类微生物,说明它们在本实验条件下(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37℃)不能生长。
2、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最多?为什么?
23
实验五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
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及油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利用油浸系物镜观察细菌。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显微镜就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显微镜的结构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