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品混凝土技术标书 - 图文
6、在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内水平移动布料,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0.5m。
7、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9、浇筑柱梁不同等级混凝土相连接时,接缝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一段距离。浇筑施工时可沿预定接缝位置,设置固定的筛网(孔径5×5mm),他浇高强度,后浇低强度,也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3.2.7 混凝土振捣及自然养护
(一)基础底板混凝土振捣时,既不要漏振、欠振,也不要过振,振捣时间宜为10-15s。板面振实刮平后要用木抹子搓压,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有抗渗要求时,更要加强搓压表面,混凝土终凝前,要增加压面遍数,终凝后在薄膜上浇水养护,消除板面裂缝。
(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并尽量避开高温开气,尽量在夜间施工浇筑,应将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在28℃左右。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标高,经过1-2h,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消除混凝土塑性沉缩裂缝。二次振捣后应进得搓压,并在混凝土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防止表面早期失水,出现干缩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加强保温和保温的养护,通过监测温度指导保温材料的覆盖和拆除。混凝土内部与表层的温差以及表层与大气的温差小于20℃,温度陡降不应超过10℃。
(四)现浇混凝土楼板在表面振捣搓平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接缝处需搭盖严密,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二次搓压表面,发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终凝后继续绕水养护不少于7d。
(五)对于箱形基础,平面尺寸过大时,应设变形缝或后浇带,地下室外墙应增设暗梁等抗裂钢筋,加强养护。拆模后及时回填土,以免混凝土墙长期暴露,受气候影响使混凝土收缩裂缝扩展。
(六)框架柱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时间宜为5-10s,不要过振,以免混凝土中的石子下沉,砂浆上浮。框架应采用斜面推进浇筑,用插入式振捣棒轻插快拔,避免欠振、过振。振捣抹平后及时保温养护7-14d。
(七)现浇框架柱、剪力墙、筒体等结构拆模后,应悬挂麻袋片浇水养护7昼夜,对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养护的结构,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洒或涂刷养护剂,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高强度混凝土柱子拆模后,在柱子外围应用塑料布缠裹严密,保持塑膜内有凝结水。
(八)要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是遇到气候干燥、风大、炎热夏季水分蒸发过快时,应在浇筑完毕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表面不宜覆盖时,应刷养护剂,防止混凝土内部分水分蒸发,养护时间7-14d。
(九)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十)冬期施工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拟投标混凝土产品样品
五、混凝土产品第三方检测报告
六、混凝土供应方案部署及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6.1、供应方案部署
1.1 积极主动与施工方进行技术沟通,了解施工方对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1.2 按照施工方的要求提供混凝土技术资料(包括开盘鉴定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原材料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1.3 接到甲方供应要求后按以下程序进行供应生产:
1)调度填写生产任务通知单分别送达实验室生产部及相关部门。 2)实验室根据生产通知单检测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及砂石情况,并向操作室下达生产配合比。
3)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通知单和配合比通知单,组织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由实验室监督将配合比输入电脑后开始生产。
4)混凝土开始生产同时,实验室开始检测坍落度及混凝土其他性能并及时调整。
5)混凝土出厂时过磅并由磅房人员签发四联出货单,到工地浇筑完成后由施工方签收并留下一联,剩余三联由司机带回交给财务。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现场调度及实验室人员及时反映工地现场情况,保证混凝土供应不断档,保证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和易性、流动性等混凝土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7)混凝土到达28天龄期后,由实验室出具28天强度报告及其他技术指标。
2、 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2.1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5点由实验室及操作室检查原材料库存,并填写原材料库存检查单。
2.2实验室及时将库存量上报材料部,由材料部根据调度下发的生产任务单组织原材料的供应,并保证充足的库存。
6.2、材料不能及时供应时的调配措施
1、从混凝土开始供应到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结束,我方现场调度将始终在现场进行调配,及时与站内进行沟通联系,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将会立即作出处理。
1.1、生产主要设备紧急故障发生时,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车辆进行抢修,派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做好解释、协调工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