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
(1)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三是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2)安全培训和教育措施: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 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 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 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应急措施:
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以及预案的实施演练
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
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到位; 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 具体技术措施
(3)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4)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3)绝缘; 4)电气隔离;
5)安全电压(42、36、24、12、6V); 6)屏护和安全距离;
- 9 -
7)连锁保护;
(5)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本质安全技术; 2)限制机械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6)安全防护措施。
(6)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7)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行业可分为: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措施、冶金安全技术措施、建筑安全技术措施、水利水电安全技术措施、旅游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措施、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隔离。 ②设置薄弱环节。 ③个体防护。 ④避难与救援。
9、事故调查报告
?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 10 -
安全生产的费用使用包括: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演练支出; 6、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要求;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报送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整改
1、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重要考点)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 11 -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的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承包商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双方责任;
二是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三是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 四是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0 )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 )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12 )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 (13 )企业应有采矿许可证;
(1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危险化学品:爆炸 易燃 有毒 腐蚀 放射性
危险化学品企业动火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 作业许可证、 施工方案(作业指导)
动火分析、 气体检测(氧气、有毒、可燃气体)清理火源 持证上岗、 监护人 消防器材、 隔离防护 施工工具、 应急措施
- 1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