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原理学
德育原理-阶段测评1
1.单选题
1.1 4.0
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b)(2012.7真题) 您答对了
a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 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 一般认为,在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提出的品德要求所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其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因此本题选择B。 1.2 4.0
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您答错了 a 家庭环境 b 遗传素质 c 学校教育 d 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3 4.0
从德育到品德得到明显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由量的逐渐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中坚环节是(b) 您答对了 a 反复实践 b 领会和掌握 c 不断内化和外化 d 练习
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 1.4 4.0
以下关于德育的论述错误的是(b) 您答错了
a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b 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c 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 d 德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品质教育、法纪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1.5 4.0
品德三维“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a) 您答对了
a 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b 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c 品德认识能力、思想实践能力和思想修养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d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B、C、D选项说明的分别是品德内容、品德形式和品德能力,是品德三维结构中的一维,而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1.6 4.0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 您答对了
a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b 政治品质——思想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c 法纪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d 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1.7 4.0
以下德育与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d) 您答错了
a 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 b 德育的目的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
c 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具体目标确定、德育基本内容安排和德育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d 德育是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根本影响因素。 从总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制约德育具体目标确定、德育基本内容安排和德育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德育的目的又在于据此来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德育工作者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特征,同时又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据此采用合理的教育措施。 1.8 4.0
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d) 您答对了
a 建构德育知识体系 b 分析德育现象
c 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 d 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1.9 4.0
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a) 您答对了 a 道德品质 b 政治品质 c 法纪品质 d 思想品质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由此可见人的完整品德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其中道德教育处在基础性层上,法纪品质处在较高的基础性层次上,政治品质处在高层次上;而科学世界观处在最高层次上。 1.10 4.0
德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c) 您答对了 a 德育现象 b 德育规律 c 德育问题 d 德育本质
德育问题是德育科学的研究对象。 1.11 4.0
学校德育产生于(b) 您答错了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产生于奴隶社会。 1.12 4.0
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童年期(6、7岁—11、12岁)的品德发展特征是(b) 您答对了 a 适应性 b 协调性 c 从他性 d 动荡性
童年期的儿童能够运用初步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和协调行为,能做到言行一致和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具有协调性。 1.13 4.0
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您答对了
a 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区别 b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联系
c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d 品德形成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1.14 4.0
以下有关品德结构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d) 您答错了
a 方法上,大多认为辨证唯物主义是最一般的方法。
b 品德结构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c 从动态发展上说,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动态开放性结构,是具有动态发展性和阶段性的。 d 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三维结构的。
在结构系统因素分析上,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多维度、多水平、多序列的众多因素构成的整体。“三维结构说”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 1.15 4.0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批判继承了我国古代德育中(b) 您答错了
a 人本主义、二女道主义以及贵和、将社会责任的思想 b 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 c 全民性、利民性思想
d 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和传统 “民贵君轻”体现的是民本思想。 1.16 4.0
动荡性体现的是哪一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c) 您答对了 a 幼儿期 b 童年期 c 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少年期的主要特征是动荡性。 1.17 4.0
将小学生当成大学生,大学生当成小学生的“倒挂”现象违背了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中的(a) 您答对了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 以上都不是
将小学生当成大学生,大学生当成小学生的“倒挂”现象是混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违背了顺序性和阶段性。 1.18 4.0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不包括(d) 您答对了
a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是教育内容中四个相对独立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b 智育、体育、美育中包含了德育的因素 c 德育中包含了智育、体育、美育的因素 d 四者的本质相同。
德育本质是育德,而智育、体育、美育的本质是育智、育体、育美,故D错误。 1.19 4.0
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a)(2012.4真题) 您答对了 a 班杜拉 b 杜德海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