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十一学校
研究性学习课程
综合报告
课题名称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课题组成员 李睦麟 唐子阳 周子其 指导教师 魏勇 所在年级 研究领域
高二 历史
2013年11月2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唐子阳 周子其 李睦麟
北京市十一学校
指导教师:魏勇
摘要
20世纪30 年代,国内的经济危机为美国共产党争取工人群众创造了有利时机,美国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从大危机到来的1929年 到二战前的1939 年,10 年间, 大多数美国工人对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仍然持排斥和拒绝态度。共产党在劳工阶层中开展的工作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美国 苏联 大萧条 共产党
一、 美国共产党内部的危机
(一)简介
美国共产党建立于1919年,延续至今,已经有94年的悠久历史。其最壮大之时期是在二战前期,美共利用二战前期人民的反法西斯情绪,建立广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党员人数一度达到10万人,成为国内最壮大的左翼政党。虽然在之后受一系列打压以及党本身的错误,至今仍有3000余名党员,是美国最活跃的左翼政党。
与其他共产党的基本立场相近,《美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美国共产党是为美国工人阶级服务的美国工人阶级的政党”1。本部分着重论述在1929年爆发的美国大萧条(广义上的萧条时期)当中,工人们为何没有选择这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政党,美国共产党自己本身存在哪些问题,导致未能领导起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二)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美国共产党
1929年10月24日,注定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随着虚假繁荣的破灭,美国陷入一片绝望之中。从 1929 年 10 月到1933年, 美国经济持续下降, 基本工业生产下降了 50 % , 无数工人和农民陷入饥饿境地。到 1933 年为止, 一千多万工人处于失业状态。工人平均工资几乎下降了一半,但食物零售价却只跌落 12%2——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甚至有悲观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末日已经降临。
然而,这样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却给处于低潮期的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契机,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期盼着人民革命情绪的爆发——这并非凭空臆测,在罗斯福上任之前,美国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联邦制度或立法未能给失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st_Party_USA#cite_note-16 ( 美) 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9.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业中的人们提供任何形式的社会福利或公共救助,失业工人主要依赖自己的储蓄和私人慈善机构的救济维持生存。即使如此,胡佛政府仍固守着传统的放任政策,使得经济进一步滑坡。人们不但对生活绝望,美国政府也令他们失望之极,相比20年代劳工对于共产党的排斥情绪也有所缓和。社会的现状表明,这是美国共产党掀起革命浪潮的不二契机。
事实上美国共产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了推动人民革命的行动。1930年3月6日,全国各大城市约有125万人起身响应共产党号召,参加了“国际失业者日”的活动。党的一个领导人威尔.温斯顿将这次示威游行看做是美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转折点和群众性共产党诞生的标志3。然而,事情的发展显然证明美共的估计太过乐观,工人们的革命热情很快消失了。事实上,这正是美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失误:错误的判断了工人运动的形势。后来美国共产党也不得不承认,这仅仅是工人们压抑已久的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并不是真正渴望革命的到来。相反的,大多数失业者仍然反对暴力革命手段,这正是美国与其他革命成功国家的不同之一,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并不牢固,这就导致工人们对于共产党的响应只是表面上的,工人运动的本质,美国共产党并没有认识到。
其次,美国共产党过于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面对失业和饥饿的威胁, 劳工们最关心的是工作、住房和面包, 绝大多数工人对革命持冷淡和反对态度。但在实际工作中, 共产党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鼓动工人进行阶级斗争上, 而解决和改善工人日常生活需要的斗争则被置于了次要地位。在当时,挽救经济的颓势,改善人民生活才是当务之急,如果美共率先呼吁国家干预经济,实行“以工代赈”(我们清楚罗斯福新政的政策一部分是吸收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那么底层人民对于美共的支持力度将会远超过之前。可惜的是,共产党虽然提出了诸如失业保险方案等,但认为“首先,…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政府。”4——美共显然是本末倒置了。美国共产党对于国情的错误认识,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未能兴起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人们对美共的反感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美共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1932年罗斯福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以力挽狂澜。1933年6月,《全国工业复兴法》颁布伊始,美共领导人就批判之恶化了工人的生活水平,并说“该法案正预示着美国走向了法西斯主义”5,在19 34年的例会上, 共产党宣布:“…罗斯福和资本家们严重地损害了大众的生活水平, 加强了反对黑人群众的恐怖主义和政治压迫, 系统地否定了已经存在的公民权。”不过现实再一次证实了美共批判新政的愚蠢。1934年开始,美国已经逐渐在罗斯福的领导下渐渐走出危机,不仅如此,工人们的社会地位同时得到了提高。在工人们看来,罗斯福带给他们的实际利益远远大于美共,所以他们对于双方的倾向性可想而知。关于美共为何会在新政诞生之初,还未被实践检验的情况下便毫无根据的大肆批驳,笔者认为,这源于美共与政府的阶级对立性。因其极力鼓吹资产阶级政府的无能和反动,忽视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能力,加之渴望立即推倒资产阶级统治的迫切需求,美共在新政问题上并没有做到实事求是。
总而言之,因为缺乏工人群众的支持,党本身的政策态度也存在着问题,美国共产党企图推动革命以及建立独立工会的想法都以失败而告终。美国共产党也就此丧失了变革的最好机会。
3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工人与美国共产党》刘疆著 4
( 美) 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9.
5
( 美) Harvey Kleher《大萧条时代——美国共产主义的繁盛时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国共产党的转变:人民阵线运动(1935-1939)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带来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涨,反而是法西斯主义势力日益猖獗。在此情况下,共产国际做出指示,将斗争矛头从“废除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转为“反对法西斯主义”6。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建立人民阵线运动。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美国共产党改变了过去激进革命的态度,主动谋求与其他政党的合作,推进人民阵线运动的发展。主要有四点表现:一、在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问题上,积极谋求与社会党的合作,寻求与后者建立反法西斯阵线的合作。二、在劳工运动领域改善与工会领袖的关系,同“产联”领导人合作推进产业发展。三、开始强调黑人的平等权利,致力于组建有各个阶层黑人参加的联合阵线。四、由对罗斯福新政的批判转为全面支持,将美国人民阵线扩大为包括大资产阶级在内的民主阵线。这些主张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人对美共的态度也有所好转,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极端革命组织的美共此时被认为“温和化了”。
与此同时, 共产党放弃了过去的左倾宗派主义, 团结工会中的中间派力量, 共同致力于组织工人的工作。从 1936 年开始, 共产党同新成立的产联合作, 着重在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中从事组织工人和建立产业工会的活动。美共对于产联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其在工人中的声望。
当然,共产党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也只是相对而言的,虽然工人们对共产党的好感度有所增加,但是从整个美国社会来看,工人还是没有站在共产党一方。1937年,美共虽然号召了65万人加入产联,但是未加入其中的工会成员仍有200万之多7。在全美的工人当中,美共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
为什么即便美共做出了如此努力,仍然招不来工人的青眼相待呢?究其原因,在于美国的工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党。虽然美共不再从事阶级斗争,但是在工人眼中,这个党仍是苏共的代理者,它并没有真正把保护工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从以上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共产党不再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为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由向外的革命激情转变为了对内的改造和合作。客观上讲,人民阵线运动的确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贡献,不过这种妥协——很大程度上是客观因素迫使——让美国共产党再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告诉美国共产党人,群众从没有真正支持过这个党。社会环境和阶级基础尽失,美共在这一时期做出的正确选择,最终也成为了徒劳。
(四)美国共产党对黑人的政策
黑人,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经历过长期的被压迫状态。马克思在他的学说中称,这样的底层、被压迫群体往往是最容易接受革命思想的。在20世纪大萧条的背景下,贫穷且社会地位低下的黑人李莹成为革命的先锋。前面提到,美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也积极地在开展着动员黑人的工作,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美共成立之时,1919年美共建立时没有特别重视黑人
67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工人与美国共产党》刘疆著 (美) Bert Cochran 《劳工与共产主义》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