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二) 苏教版必修1知识精讲
【解析】从所给的四物质看,向其中加入某种试剂会产生白色沉淀。可作如下推理:NaNO3溶液很难和其他物质在溶液中产生沉淀。NaOH一般能与多种金属阳离子生成难溶性碱,如:Mg(OH)2、Fe(OH)2(在空气中不易观察),Al(OH)3(两性)。HNO3是强酸,其盐一般均可溶,故在复分解反应中,很难和其他物质产生沉淀。能和Ba(NO3)2形成沉淀的物质应主要从酸根离子考虑,如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均能与Ba(NO3)2形成白色沉淀,其中硫酸钡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酸。
根据以上推理,可将思考问题的范围和角度大大缩小。产生的沉淀可从难溶性钡盐、氢氧化物中考虑。从而确定X的成分。然后在有限的几种可能物质中做一些必要的假设和尝试,检验所做的假设是否合乎题意。
【答案】A:NaOH B:NaNO3 C:Ba(NO3)2 D:HNO3 X:MgSO4 方法要领:本题对物质的性质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借助于化学实验的形式进行考查。解题思路是结合已知物质的性质,综合全面地分析出与X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各种可能,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几种可能,再经过验证得出结论。
四、应考锦囊
物质的检验属于实验基本操作部分,但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比较综合地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进行物质鉴别时应做到:①选择的反应特征要典型,反应速率要快,并且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②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的颜色变化、沉
-
淀的生成、气体的产生等。③要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如用Ba2+检验SO42的存在,要排除
2?CO3、SO32-的干扰。
五、本讲小结: 1. 常见物质的检验
(1)离子的检验:检验的原理是依据离子的特征反应现象如呈现特殊颜色变化、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
(2)气体的检验
检验的根据是由气体的特征性质(化学和物理的)所表现的现象。但要注意:有些现象是某几种气体所共有的,如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少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燃烧,其火焰都呈淡蓝色,当它们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都会爆鸣;溴蒸气、氯气、二氧化氮都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等等。因此遇到这些情况,不要过早下结论,而要综合考虑性质和现象。 2. 物质的鉴别类型
(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它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4)相互滴加的鉴别
六、超前思维: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三)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填空
(1)将40g NaOH 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标准状况下,22.4L HCl 配成 0.5L 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 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 。 (4)10 mol HCl能配成 L 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
-
(5)1 mol/LMgCl2溶液,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
(6)0.5 mol/LH2SO4溶液,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7)0.1 mol/L Al2(SO4)3溶液,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SO4量浓度为 mol/L。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所用仪器: 2、步骤: 3、误差分析 配制步骤 操作 溶质物质溶液体积(V) 的量(n)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 2?的物质的
1计算 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2称量 量取浓硫酸时仰视 量取浓硫酸时俯视 将量筒的洗涤液注入烧杯 3溶解 不小心使液滴飞溅出来 溶液未冷却就转移 4转移 玻璃棒引流时放在刻度线以上 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5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仰视看容量瓶中的刻度线 6定容 俯视看容量瓶中的刻度线 超过刻度线时,吸出多余的液体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至刻度 7摇匀 线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5分,共65分)
1、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 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 该物质中一定不含钾元素
2、进行焰色反应检验K+时,有以下步骤,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蘸取待测液 ②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③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
A. ④②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3、要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使用下列物质进行实验的是 ( ) A. Cu、Zn、AgNO3溶液 B. Zn、Ag、CuSO4溶液
C. Cu、ZnSO4溶液、AgNO3溶液 D. Zn、CuSO4溶液、AgNO3溶液
4、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 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 加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 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 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5、下列对进行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灼烧铂丝到火焰呈原色时,再蘸被检验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都要将铂丝蘸稀盐酸后灼烧至火焰呈无色为止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强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
A. 仅③不正确 B. 仅④不正确 C. ③④不正确 D. 全部正确 6、要除去NaNO3中少量的NaCl和BaCl2杂质,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应依次加 ( ) A. K2CO3、AgNO3 B. AgNO3、稀H2SO4 C. 稀H2SO4、AgNO3 D. AgNO3、Na2SO4 7、现有NaCl、Na2CO3、Na2SO4三种无色溶液,为鉴定它们最好选用 ( ) A. 稀HNO3溶液 B. 石蕊溶液 C. AgNO3和稀HNO3溶液 D. BaCl2和稀HNO3溶液
8、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 C. 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
证明含Cl
9、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HNO3后沉淀消失,并有气体生成,再加入AgNO3时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
A. MgCl2和Na2CO3 B. FeCl3和NaOH C. Na2SO4和Ba(NO3)2 D. Na2CO3和 Ba(OH)2
10、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变质,某同学先取2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加入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B. 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 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11、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区别开Na2SO4、AgNO3 和Na2CO3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 BaCl2溶液 B. KOH溶液 C. NaNO3溶液 D. 稀盐酸
12、有四瓶常用溶液: ①BaCl2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 ①④③②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①②③
13、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
A. 一定有SO42 B. 可能有SO42 或Ag+
-
C. 一定无Ag+ D. 还可能有CO32
二、填空题(共35分)
14、某无色透明溶液只可能含有K+,Cu2+,Ca2+,SO42?,CO32?,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 (2)上述沉淀有一部分溶于稀HNO3。
(3)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试判断,该溶液中肯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 15、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
-
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
2溶液????溶液 白色沉淀?足量稀??HCl??沉淀不溶解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HCl??无沉淀?BaCl????白色沉淀 方案乙:试液?足量稀(NO3)2溶液3??无沉淀?Ba?????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16、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CCl4和水,只用试管,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如何鉴别?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足量稀HNO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