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资料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18:15:31

《观沧海》

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 ,字 ,东汉末年的 、 、 。善诗歌,以 见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三曹”。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吧!)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解释加点字: jié

碣石:山名。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 其,它,指沧海。 星汉:银河。 3.分析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 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

《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次北固山下》 作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帆儿被风鼓了起

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南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① 次:停歇,这里指停船。

②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③ 客路,指旅途。 ②风正:指顺风。 ③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乡书: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3)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历来传诵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出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又富有哲理,留传千古的名句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的名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行不足:玩不够 阴:同“荫” 3.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答案:春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4.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答案:“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 5、这首咏西湖的诗,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 、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答案:孤山寺 贾公亭 白沙堤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6、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7、体现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你还知道什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西江月》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西江月》一词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__________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纳凉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骤雨将至,词人急忙转过溪头看到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词中“忽见”二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

1.《西江月》中表现诗人为农家丰收而喜悦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 2.《西江月》一词中从

视觉角度描写乡间月夜的句子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听觉角度描写乡间月夜的句子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嗅觉角度描写乡间月夜的句子有:稻花香里说丰年。

3.《西江月》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倾泄而下的景象的句子是:两三点雨山前。 4.(1)《西江月》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齐又叫__长短句__。这首词用空行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上阙、下阙。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另一个树枝;不是专写,而是说“鹊”“蝉”都是既“惊”又“鸣”的。

(3)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4)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是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悦的心境。

《天净沙 秋思》

1.《天净沙 秋思》体裁为_小令,作者__________,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这首曲的曲牌名是天净沙 ,曲名是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天净沙,是曲牌名。

(1)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2)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2)《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夕阳西下

2.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写一般描述性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名词,写了三种景物,即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写出了秋郊黄昏的苍凉、幽静。

4.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7.《天净沙 秋思》中主旨句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资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观沧海》 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 ,字 ,东汉末年的 、 、 。善诗歌,以 见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三曹”。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