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俄东正教的特点及其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塑造
俄东正教的特点及其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
塑造
周来顺
2013-3-11 14:41:12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4期
(黑龙江大学 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作为基督教的分支,俄罗斯东正教具有区别于新教与天主教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对世俗政权的依附性、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重视神人性原则、重视灵修、重宗教仪式等。东正教对于俄罗斯文化与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逃脱不掉的“母体文化”,引导和塑造了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基本精神取向。
关键词: 俄罗斯; 东正教; 白银时代; 宗教哲学
中图分类号: B976. 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 -0961(2011) 04 -0051 -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09YJC720014) ;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W201007)
作者简介: 周来顺(1981 -) ,男,黑龙江勃利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自 19 世纪以来,俄罗斯大地风云变幻,革命、变革、改良等社会运动不断,俄罗斯人苦苦找寻着自身命运的天平。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以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舍斯托夫等为代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各种学术流派与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中,在社会改革与变革风起云涌的宏大背景中产
生。这些思想家的学术探索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形态,而是具有实践指向的,他们力图从理论上为俄罗斯探寻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出路。可以说,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理论在形成过程中深受东正教的影响。
一、俄罗斯东正教的产生
基督教自 325 年尼西亚宗教会议后,逐渐分为东西两派,而 395 年罗马帝国的最后分裂则进一步导致了基督教内部的分裂,基督教逐渐分化成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派。从思想来源上看,东派注重教父思想特别是希腊教父思想,而西派则只注重早期的教父思想。文化、风俗和习惯等的不同,决定了“希腊东方的神学模式,比较神秘与注重思辨,并且强调敬拜的权威、流行的敬虔表现,以及东方基督教累积起来的非正式与不成文的传统遗产。拉丁西方的神学方法,则比较崇尚法律与务实,并且强调成文法规与客观标准的权威”[1]。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东西方教会于 1054 年彻底分裂,实则这种分裂只不过是东西方教会正式宣布了已经存在几个世纪的分裂事实。
东西方教会的分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对教义和学说传统等的不同诠释,但根本原因则在于争夺教会的领导权。具体来说,他们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依靠的对象上,自奥利金以后,东方的主教和神学家就把耶稣所说的“磐石”诠释为彼得的信仰,但并非是彼得这个人。而罗马教皇则宣称“彼得优先论”,声称罗马教会是由耶稣门徒中居领导地位的彼得所创立的,因此理应由罗马教皇享有最高地位,而这引起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强烈不满。其次,是由于东西罗马帝国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利益的结果。如863 年君士坦丁堡教会以罗马皇帝为后盾,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传教活动,派遣教士到邻近国家传教,这遭到了同样在扩张自己势力的西罗马的坚决反对[2]。再次,反映在教义中的“和子”问题。在 381 年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的希腊文上没有“和子”这
个句式,而在尼西亚信经的拉丁文版本上则具有“和子”句,即: “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 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他曾借众先知说话。”东方主教坚决反对西方在未经东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基本信经,并认为西方的观念是建立在奥古斯丁思想上的,是非正统的。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导致 1054 年东西方教会最终分裂。西部教会以罗马为中心,称自身的宗教为天主教,强调自身宗教信仰的普世性; 东部教会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为中心,称自身的宗教为东正教,强调自身宗教信仰的纯粹性与正统性。
俄罗斯的东正教来自拜占庭传统。988 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将希腊正教定为基辅罗斯国教,史称“罗斯受洗”。“罗斯受洗”标志着东正教被正式引入俄罗斯并成为其国教,这一受洗对俄罗斯来说是历史性的事件,它长久地决定了俄罗斯的历史命运和文化道路。正如弗洛罗夫斯基所指出的: “罗斯受洗是俄罗斯精神的觉醒——是召唤她从'富有诗意的'幻想走向精神清醒和深思熟虑。而与此同时,古罗斯通过基督教同所有周边文化世界产生了创造性的和活跃的相互影响。” [3]“罗斯受洗”标志着罗斯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罗斯各部的团结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它的引入对罗斯原有政治体制、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与天主教及其他宗教相比,俄罗斯东正教神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这些传统在不同层面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正教的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世俗政权的依附性。东正教的教权长期受到世俗政权的控制,是为世俗政权服务的。这一点不同于西方教会。西方教会曾有过教权高于皇权的历史,强调君权神授。而在东正教国家里,皇帝作为东正教的最高领袖,他不仅有权任
免教会牧首,而且有权召集宗教会议和批准宗教会议的决定,有权诠释教义和制定教规,有权管理教会生活等。
(二) 坚持教义上的正统性。俄罗斯继承了希腊东正教教会的传统,它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保存而不是发展或寻找宗教真理。这一特点从俄国主教尼古拉为首的俄日差会在庆祝俄国皈依基督教九百周年之际,给其母教的信中可见一斑。在这封信中,他抨击了作为理性运动的新教和天主教,指出它们不断变换观点以适应时代,从而损害 了教会的权威与教义。在信的最后则指出: “只有东正教才能把上帝的话那甜蜜的源泉供给那来到东正教面前的人饮用,因为只有东正教保有了它所接受的神圣教义,并且将保持其不变,直到一切时代的终结,决不作些微的增加或删减,因为它是真正的柱石和基础,上帝的灵长驻在它体内,保护它不犯错误。”[4]30 -31东正教只承认圣经和圣传是教义的基本来源,反对天主教对原有信条的任意修改和诠释,认为这是背离基督教传统的,这有损于教义的纯洁性。
(三) 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从哲学上讲,神秘主义强调用直觉和非理性的方式来洞悉事物本身和最高存在。而在宗教上,神秘主义则是“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人和神能够有精神上的直接交往,人能从神的交往关系中,从神的'启示'中领悟到存在的‘秘密’”[5]。宗教中的神秘主义主张通过冥想和灵修等迷狂的方式达到对上帝的认知和与上帝的合一。神秘主义与东正教具有密切的关联,正如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布尔加科夫所言: “神秘主义是东正教的空气,是密度不同的,但恒久在它周围运动着的空气。”[6]179东正教的神秘主义体现在对上帝、教会、祈祷等的理解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正教的这种神秘主义特 征与俄地理环境等因素直接相关,如漫长的冬季与宁静的冬夜便于人们进行内心的沉思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