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专用)最新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 必用1

(山东专用)最新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 必用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20:28:20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题号 易 1、2 3、5、6、 7、9、10 中 4、8、11 难 12 13、14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解析:1.C 2.B 第1题,a是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且补给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上题可知,b为冰雪融水,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2017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图示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是( ) A.a B.b C.c D.d

4.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1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解析:3.A 4.B 第3题,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a环节。第4题,“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2015年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受上游来水减少和久旱少雨的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湖泊中央标志性景观落星墩“水落石出”。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 B.湖水大量下渗

C.地下径流大量流出 D.湖水大量蒸发

6.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解析:5.A 6.C 第5题,据材料“上游来水减少”,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是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6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如三峡水库、南水北调等工程。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图中( ) A.①环节 B.②环节 C.③环节 D.④环节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即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解析:7.B 8.B 第7题,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第8题,海陆间循环是由图中①②③④环节共同完成的,发生在陆地、海洋之间。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2

9.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

10.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9.C 10.B 第9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第10题,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修建了渗水道路,使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集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 ) A.生物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循环 D.水循环

12.有关该物质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B.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通过搬运、侵蚀和堆积作用,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D.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湿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避免了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

解析:11.D 12.C 第11题,图中所示为水循环。第12题,水循环不能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

3

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6分)

(2)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 ,判断理由是

。(6分)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 地区,判断理由是

。(4分)

(4)在A、B、C三种水源补给形式中,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是 (填字母)。(4分)

(5)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C这种河流补给形式的关系是 ,其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补给主要在夏季,且补给量较大,应为雨水补给;B补给发生在春季,补给量较小,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水量比较稳定,全年都有,应为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流量曲线可知,①曲线流量的变化较大,应为水库修建前测到的;而②曲线比较平缓,应为水库修建后测到的。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该河流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应为东北地区的河流。第(4)题,根据补给情况分析,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雨水,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地下水。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径流量越大,地下水的补给越少,主要原因是径流量越大,河水的水位越高,地下水位与河水的水位差距 越小。

答案:(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6分)

(2)① 曲线全年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说明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6分) (3)东北 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4分) (4)A C(4分)

(5)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 径流量越大,河水水位越高,地下水位与其差距越小。(4分)

14.某高中学生做了水循环部分环节的模拟实验(见下图)。读图,回答问题:(16分)

(1)①②③是模拟水循环的某些环节,其中①环节是 ,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 。(8分)

4

(2)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8分) A.该实验过程实现了水体的连续循环。( )

B.该实验初步验证了水循环促使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的地理 意义。( )

解析:第(1)题,①环节是水加热蒸发环节,③环节是水汽冷却凝结,相当于大气降水环节。第(2)题,该实验仅体现了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等环节,没有实现水体的连续循环,故A错误;该实验体现了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水循环在促进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故B正确。

答案:(1)蒸发 (大气)降水(8分) (2)A.× B.√(8分) 我爱我的家

110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题号 易 1、2 3、5、6、 7、9、10 中 4、8、11 难 12 13、14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解析:1.C 2.B 第1题,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