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工程勘察报告 - 图文

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工程勘察报告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11:27:40

浙江省**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1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位于大坝中间,为正槽式,底宽16.5m,底高程为6.5m。溢洪道上部设有交通桥,桥面高程为8.8m。该大坝位置较为特殊,由于洪水期时下游河流水位易倒灌至大坝,溢洪道须能双向防洪,故设置有闸门,以挡河流倒灌,溢洪道总长约为16.5m,共设置有五扇闸门,每扇闸门有两块门板,门板为铁质,每扇闸门宽度约为2.8m,门与门之间为混凝土墙,墙厚约0.6m。整体结构完整,未发现明显损坏现象。

图5-1 溢洪道出口

溢洪道地基由Ⅰ层粉质粘土、Ⅱ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Ⅱ2层含砂粉质粘土和Ⅱ3层含粘性土砾砂组成。

Ⅰ层粉质粘土:红褐色、灰黄色,可塑,中等压缩性。填筑土料土质填筑不均,结构较松散,含砂和砾石,局部含量较大,砾石岩性以砂岩为主,

浙江**有限公司

25

浙江省**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强风化,次棱角状。该层下部土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在建坝过程中,该层底部土体压入下部土层,混合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土料的主要来源为两岸坡脚残坡积土以及河床冲洪积土。该层分布于溢洪坝底部以及两岸。

Ⅱ1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lQ4)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青灰色,流塑,中等压缩性~高等压缩性。大坝建成后,该层与上部坝体接触段受上部荷载的作用,大部分排水固结较好,呈粉质粘土;与下部土层接触段由于下伏土层含含粘性土砾砂量较大,透水性相对较好,局部排水固结好,呈粉质粘土。

Ⅱ2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lQ4)含砂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软塑~可塑,中等压缩性。该层上覆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下伏为含粘性土砾砂,由于这两层土的影响,该层的砂含量变化较大,且局部夹有淤泥质粉质粘土。

Ⅱ3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al-plQ4)含粘性土砾砂:灰色、灰黄色,松散~密实,湿。含泥较大,且局部含泥较为集中,整体密实度变化较大。

溢洪道地质构造简单,未见区域性断层通过。 5.2工程地质评价

(1)溢洪道

溢洪道运行状况良好,未发现渗漏问题,根据附近钻孔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周边覆盖层为坝体,存在防渗问题,建议按照坝体防渗统一处理。

(2)溢洪道底板

溢洪道地基为粉质粘土,该层为人工填筑,底板为混凝土地面,抗冲刷能力强。

(3)两侧边坡

浙江**有限公司

26

浙江省**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溢洪道两侧为土质边坡,都有浆砌石护坡,结构较为完整,整体状况较好,未发现破坏现象。

(4)防洪闸门

防洪闸门整体结构完整,两岸以及门墙未发现损坏现象,但表面混凝土有明显的老化现象,如有必要可对其进行修缮处理。

图5-2 溢洪道进口段

浙江**有限公司

27

浙江省**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 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土料,工程区范围内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分布广泛。选取的土料厂位于水库库尾东边,紧挨新建**至天子湖公路,地貌为典型的丘陵地貌,整体地势较平缓,该区域内未分布有农田,多为林地。

料场主要由上覆土层为残坡积粘土以及下伏的砂岩组成,上部覆盖层较厚,最大厚度可以5.0m~6.0m,无用层厚度较小,为0.5m~1.0m。有用层厚度为2.0m~3.0m,储量为9.5万m3~14.1万m3,交通便利,相对较近,距约2.0km。该类土的建议最优含水率ωOP=19.8%,质量和储量满足规范要求。使用时须对碎石等进行筛除处理。

7 结论及建议

(1)区域构造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属1区,工程区场地为中软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2)坝体填筑材料为粉质粘土,坝体土填筑质量不均匀,坝体防渗性能差异性较大,存在防渗问题,建议进行处理。

(3)大坝坝基由冲洪积淤泥质粉质粘土、含砂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砾砂和残坡积粘土以及含碎石粉质粘土以及下伏基岩砂岩组成。坝体土与坝基接触段存在接触带渗漏问题,不存在坝基渗漏问题,和绕坝渗漏问题。

浙江**有限公司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浙江省**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1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位于大坝中间,为正槽式,底宽16.5m,底高程为6.5m。溢洪道上部设有交通桥,桥面高程为8.8m。该大坝位置较为特殊,由于洪水期时下游河流水位易倒灌至大坝,溢洪道须能双向防洪,故设置有闸门,以挡河流倒灌,溢洪道总长约为16.5m,共设置有五扇闸门,每扇闸门有两块门板,门板为铁质,每扇闸门宽度约为2.8m,门与门之间为混凝土墙,墙厚约0.6m。整体结构完整,未发现明显损坏现象。 图5-1 溢洪道出口 溢洪道地基由Ⅰ层粉质粘土、Ⅱ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Ⅱ2层含砂粉质粘土和Ⅱ3层含粘性土砾砂组成。 Ⅰ层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