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答案陈抗生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答案陈抗生
【篇一:2011版电磁场与电磁波 课程标准】
xt>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 学 分: 07050021 通信工程本科 理论32学时 3 一、 课程目的及性质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有关定理、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等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达式。使学生熟悉一些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
计算一些简单、典型的场的问题。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矢量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矢量的标积和矢积; 2、理解标量场的方向导数与梯度; 3、理解矢量场的通量、散度与散度定理; 4、理解矢量场旋度的散度,标量场梯度的旋度; 5、理解亥姆霍兹定理、正交曲面坐标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2、 3、
矢量场中的散度定理和斯托克斯定理; 无散场、无旋场的含义; 格林定理。
(三)课时安排
理论6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标量与矢量(1)课时 1、 2、 3、
矢量的代数运算 矢量的标积与矢积 标量场的方向导数与梯度
第二节:矢量场 (1)课时 1、矢量场的通量、散度与散度定理 2、矢量场的环量、旋度与旋度定理
第三节:无散场与无旋场 (1)课时
1、矢量场旋度的梯度 2、标量场梯度的旋度 3、格林定理 第四节:矢量场的基本定义和坐标系 1、格林定理 2、矢量场的唯一性定义 3、亥姆霍兹定理 4、正交曲面坐标系 (3)课时
第二章 静电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2、 3、 4、 5、 6、 7、 8、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2、 3、 4、 电荷分布与电场强度、电位的关系式;
静电场边界中:束缚电荷与电场,极化强度的关系; 电场能量; 虚位移方法在求解电场作用力的应用。 理解电通量定理,电场线及电场强度方向; 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积分和微分形式;
理解电荷的面密度和线密度与电位、电场强度的关系; 理解束缚电荷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理解介质中静电场的微分与积分形式; 理解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理解电容与电场能量的关系;
理解虚位移方法在求解作用力的方法在常电荷,常电位系统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理论8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场 1、电场强度
2、真空中静电场 (2)课时 第二节:电位和介质极化 1、电位 2、介质的极化(2)课时
第三节:介质中的静电场及边界条件 1、介质中的静电场
2、静电场的边界条件(2)课时 第四节:电容、电场能量、电场力和静电场的应用 1、电容 2、电场能量 3、电场力 4、静电场的应用
第三章 静电场的边值问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镜像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等效电荷的引入如何满足唯一性定理的内在要求。 (三)课时安排
理论2课时 (四)主要内容
1、镜像法 第四章 恒定电流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传导电流和运流电流;
2、 理解电源和导电介质驻立电荷的运动规律; 3、 恒定电流场中电流密度的微分和积分形式; 4、 理解恒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及导电介质的损耗;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驻立电荷的理解; 2、功率损耗密度。 (三)课时安排
理论4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流和电动势 1、 电流
2)课时 (2)课时 ( 2、 电动势 (2)课时 3、恒定电流场
第二节:恒定电流场的性质 1、恒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 2、导电介质的损耗功率 3、
恒定电流场的应用 (2)课时
第五章恒定磁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带电粒子、电流元、电流环在磁场所受作用力; 2、 理解真空中恒定磁场的微分与积分形式;毕奥-萨伐定理; 3、 理解介质磁性分类; 4、 理解介质中的恒定磁场及边界条件。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线电流和电流环的磁通密度的计算; 2、体分布和面分布的磁化电流的影响因素; 3、面电流与磁化强度的关系;
4、镜像法在求解非均匀介质中磁通密度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理论6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恒定磁场的基本概念 1、磁通密度
2、真空中的恒定磁场第二节:磁位和磁化 1、 磁位 2、
介质的磁化 第三节:恒定磁场及边界条件 1、介质中的恒定磁场
2、恒定磁场的边界条件 第六章 电磁感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内涵及微积分形式; 2)课时 (2)课时2)课时 (( 2、 3、 4、
理解电感、互感、自感的定理; 理解磁场能量、磁场能量密度等概念;
理解任意两回路系统的作用力及虚位移方法求解作用力。
1、利用磁能密度求解带电体系的电感; 2、利用虚位移方法求解带电体系之间的作用力。 (三)课时安排 理论6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基本原理 1、电磁感应定律 2、电感 (2)课时 第二节:磁场的性质
1、磁场的能量 (2)课时 第三节:磁场力及应用 1、磁场力 2、恒定磁场的应用(2)课时 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练习。 四、成绩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终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杨儒贵.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目:
[1]王增和、王培章、卢春兰编著.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 [2]马冰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9
[3]bhag singh guru, huseyin r. hiziroglu等著,周克定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4]陈抗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1 [5]谢处方,饶克谨.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二: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电磁场与电磁波(804)
大纲】
=txt>考试科目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科目代码:[804] 一、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规律以及求解电磁场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 1)矢量分析
a: 直角坐标系下的梯度、散度、旋度,高斯散度定理,斯托克斯定理,
亥姆霍兹定理;
2)宏观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
a:电荷;电流;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电流连续性原理; b: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中的静态场方程 c: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d:波印廷矢量;时谐场中的媒质特性; e:波动方程
3)电磁波的传播
a:各向同性、均匀、无耗及有耗、无界媒质中的均匀平面波; b:平面电磁波的极化;
c:平面波对理想介质和理想导体的入射、反射与折射;
d:电磁波在矩形波导中的传播特性;矩形波导内的te波和tm波 4)电磁波的辐射
a: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辐射场 b:天线的参数
c:半波振子天线的辐射场和参数 5)静态场的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