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名著导读

心理学名著导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1:08:42

心理学名著导读

1.《自卑与超越》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又译为《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 美国阿德勒(1870~1937)著。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著名学生,与荣格齐名,两人去皆因学术观点与弗洛伊德分歧而自立门户。阿德勒创“个体心理学”。

本书出版于1932年,系统香山阐述了儿童与人格发展(个性形成)中的12个重大问题:

1、生活的意义; 2、心灵与肉体; 3、自卑感和优越感; 4、早期的记忆; 5、梦;

6、家庭的影响; 7、学校的影响; 8、青春期;

9、犯罪及其预防; 10、职业;

11、人及其同伴; 12、爱情与婚姻。

阿德勒德学术观点与弗洛伊德针锋相对:他强调自我、意识、社会因素、未来、乐观......,可以说他是新精神分析运动中社会文化派的先驱。阿德勒把“自卑与超越”的对立统一,作为心理发展的动力。人生而有自卑感(器官缺憾者尤甚)但人力图补偿、追求优越,在人生征途上披荆斩棘。人生三大问题(社会任务)就是社会(公共关系)、职业和爱情(婚姻)、如何解决这三大问题,则与个体生活史有关(特别是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人生的意义应在于“奉献”,而罪犯是缺乏“社会兴趣”的。 中译本由黄光国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2.《个体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阿德钠(1870~1937)著。初版于1920年作者在书中否定性欲冲动对人的精神生活起决定作用,批评了弗骆伊德精神分析的性本能观,提出自己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学研究的整个范围应该反映出人格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他以为个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指向一定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摆脱自卑感而追求优越和权力。但由于幼年时的无能,或者个人的生理缺陷而产生自卑感。儿童为了克服自卑,对抗自卑感则产生补偿作用以推动自身去达成目标。他指出,家庭情况、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和个人经验等对个体精神面貌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儿童的潜在教育可能性依存于这种不足之感,因此,了解个体心理学和治疗教育学将有助于人们作为识别道德败坏作用的信号,并有效地亲自加以干预,从而使这种危险消失于萌芽状态。

阿德纳个体心理学提倡追求权力和超越他人,是受尼采的求权意志思想的影响,但他强调教育、环境和改变生活方式以克服自卑达到目标的主张则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所采纳,出现了新的精神分析派别。

1

3.《儿童期与社会》 〔Childhood and Society〕

美籍奥地利人埃里克森(1902~ )著,1950年初版,1963年二版。该书作者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类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他宣称自己的思想属于弗洛伊德的正统思想.在书中作者详述了自我功能,创立了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理论一样,超出心理学,涉及宗教,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在心理学中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提出心理发展\生命全程\概念.他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共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过渡都会发生危机而向两极发展,但只有积极的方面胜过消极方面,这个人就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尽管他声称人格结构决定心理结构,并按弗洛伊德的标准从\生命全程\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系统的优势来划分心理发展阶段,但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并提出\心理社会\概念.只是他既强调心理发展各阶段中社会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强调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和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不同.从此他的自我心理学和生命全程概念得到广泛应用. 4.《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 (Twenty -years of objective study of the higher nervous activity(behavior) of animals)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著,1923年初版,到1936年出第6版(每版都有增补修改)。

本书收集了作者一生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学说的全部实验报告、论文、讲义、演讲集共63篇,实际上是作者和他的同事30多年研究成果的荟萃。全书反映了作者如何从研究消化线,发现“唾液腺精神性兴奋”(即当饥饿动物和人看见食物时及谈及食物,甚至想及食物时,唾液就开始流出),发展到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全部历史过程。 全书贯彻的主线是:“我们的一切培养、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

这个条件反射学说构成了生理学、医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农业场畜牧学等科学的基础,也是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支柱。 5.《条件反射》(У СЛОВНЫЙ РеФЛеКе)

苏联巴甫洛夫(1849~1936)著该文是巴甫洛夫为《大医学百科全书》所写的论文。 作者指出暂时神经联系的生物学意义和高级神经活动客观研究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科学价值。该论文写与作者逝世前一年,是对高级神经活动本性及其规律的最后总结,并对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及其相互诱导等有一系列辩证法原则的表述。

论文第一次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指出第二信号系统是神经活动机构的特别附加物,而词构成人类特有的现实的第二信号系统,它是第一信号的信号。

作者告诫:词组成无数刺激,使我们离开现实,不要由此曲解我们对现实的关系;也正是词使我们成为人。 6.《学习、动机和认知》 (Learning,motivation and cognition:The functional Behaviorism of Robert C.Bolles)

美国心理学家包度南和范策咯(Mark E.Boutonand & Michael Fancelow)著,1997年出版。20世纪前半期在生物行为的学习和动机研究中已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50年前关于内驱力,强化和暂时联系的机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理论现在已因人性论和认知主

2

题的盛行而被冷落。

哲学博士Robert C.Bolles的经典著作《动机理论》出版,标志着50年代时行的新行为主义者赫尔驱力论的失势,而Bolles的动机理论成为最前沿的思想学派,它鼓吹的是一种新的人性论和心理学的混合物。这本书的作者是Boles的学生和同事,为继承和发展他的事业而合著的,它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7.《知觉与通讯》 (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英国心理学家布劳德本特(Donald E.Broadbent,1926~ )著,1958年出版。50年代的心理学研究中,虽已看到一些计算机科学家、语言学家等在进行有关人类认知的研究,但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仍占主导地位,对心理过程未进行过认知心理学观点的任何系统研究。

本书主要是探求心理如何进活动的著作。作者通过运用分析听觉技术作为媒介,提出一种理解注意、记忆和综合理解的信息加工方法,对心理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讨。作者还从知觉,尤其是从听觉的研究出发,批判了传统心理学的反射模型思想,认为人类在信息加工能力上是有限度的,为此他引入过滤器的观点使当代注意理论获得第一次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噪音对行为和工作成效的影响,感觉输入,知觉,记忆及技能等问题,从而把流程图引进心理学研究,总结出信息加工的12 条原理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在方法论上,他反对赫尔的假设演乙法,提倡威廉.詹姆斯的经验调查、归纳总结法。布鲁德本特的著作已为当代注意、人类操作、认知、甚至为人-计算机界面研究所吸收,被誉为理解人类心理生活研究道路上的里程碑。 8.《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Psychology from the empirical standpoint)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连塔诺(1838~1927)著。1874年出版。该著作和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同年出版,且基本观点互相对立。

本书作者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哲学教师,他提出的“意向性”概念深深地影响了胡塞尔,是胡塞尔的思想先驱。在本书中作者将心理学表述为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意识的动作是它的研究对象。他说,意识的重要特征是有意向性,意识的动作或意动必定作用于一定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冯特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意识内容。

他认为,动作和内容不可分,从来不存在没有对象的动作,也决不会存在没有动作的对象;动作和内容都要研究,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作,不是内容。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心理学研究怎样看,不研究看到什么,是在看到什么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

本书出版后,引起心理学界的一场大争论,导致19世纪末意识心理学的危机和20世纪初心理学派别林立和纷争的局面。 9.《一个婴孩的生活简史》 (A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n infant) 英国达尔文(1809~1882)著。1877年发表于杂志《心》。

作者用传记笔法描述了生后7天的婴儿已表现出明显的打喷嚔、打哈欠等动作。生后9天的婴孩双眼已能看烛光。婴儿的右手比左手的动作发展早。

4个月的婴儿开始会发怒,恐惧则是最早的情绪表现。45天前后能见到婴儿微笑,最早是对母亲发出这种微笑。第4个月显出对钢琴演奏声的兴趣,第13个月出现道德情感。

3

作者还发现第5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观念的联合,他以为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表现。第7个月幼儿听到喊保姆的名字时,就能去家丑寻找保姆。 幼儿1周岁时,能用手势帮助表达欲望,2岁3个月有害羞和助人为乐的初步表现。2岁7个月时如被发现贪吃,会感到羞愧。这一著作是历史上最早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篇报导论文,是达尔文继1872年《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之后,进一步阐明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有连续性的重要文献。 10.《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 (The reflex arc concept in psychology)

美国杜威(1859~1852)著,1896年发表于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第3卷第四期。作者发表此文是反对冯特的心理元素主义。

他指出反射弧 不能简化为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的和,其中应有感觉起作用,他们是一个“回路”。作者以小孩见烛光被灼后铄缩手为例,指出,先是运动,去看;然后是感觉,看到火光。如果小孩见到火光去抓,被火灼感到痛,于是将手缩回。以后小孩见火不再伸手。这是运动-感觉-运动-感觉的回路。小孩就是靠种种反射回路学会适应环境的。

由于这篇论文为当时刚刚兴起的美国机能心理学思想找到中心概念,遂被认为是美国机能心理学正式问世的标志。杜威任教的芝加哥大学被誉为机能心理学的策源地。这篇论文是后来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的力量依据。 他的教育实验和“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口号都是以机能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它们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曾发挥指导作用。 12.《生理心理学原理》 (Principle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著。1873~1874年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由生理学家进而成为心理学家 的标志,也是第一种以实验资料为依据的心理学体系,它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作者在书中强调心理学是经验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直接经验,采用内省的实验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思辩。通过内省实验,将意识的直接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然后将元素通过联想复合成复杂的心理内容,并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

不过作者认为,这只有低级的心理过程如感知觉和注意能进行实验。高级心理太复杂,只能通过历史产品的分析法进行研究。这部著作出版后,欧美各国的青年学者纷纷到德国向冯特学习心理学,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绩。它的消极方面是把完整的心理分为低级和高级的两半,而且哲学气息仍很浓厚,反映了它的历史局限性和唯心论思想体系 13.《逃避自由》 ( The fear of freedom)

德国弗罗姆(1900~1980)著,1941年出版。作者在书中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性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的总体探讨了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

以为从个体发展看,人的本质就是个体化,得到的自由越多,人就越个体化,但是个体化的后果却使人产生孤独感。

作者认为,人是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个性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着人的性格结构和特点。在中世纪,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只通过原始关系同

4

搜索更多关于: 心理学名著导读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心理学名著导读 1.《自卑与超越》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又译为《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 美国阿德勒(1870~1937)著。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著名学生,与荣格齐名,两人去皆因学术观点与弗洛伊德分歧而自立门户。阿德勒创“个体心理学”。 本书出版于1932年,系统香山阐述了儿童与人格发展(个性形成)中的12个重大问题: 1、生活的意义; 2、心灵与肉体; 3、自卑感和优越感; 4、早期的记忆; 5、梦; 6、家庭的影响; 7、学校的影响; 8、青春期; 9、犯罪及其预防; 10、职业; 11、人及其同伴; 12、爱情与婚姻。 阿德勒德学术观点与弗洛伊德针锋相对:他强调自我、意识、社会因素、未来、乐观......,可以说他是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