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二级Access练习题及答案
当循环结束后,变量i、s的值各为 A)10,4 B)11,3 C)22,3
D)16,4
(35)窗体上添加有3个命令按钮,分别命名为Command1、Command2和Command3。编写Command1的单击事件过程,完成的功能为,当单击按钮Command1时,按钮Command2可用,按钮Command3不可见。以下正确的是
A)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mmand2.Visible=True Command3.Visible=False End Sub
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mmand2.Enabled=True Command3.Enabled=False End Sub
C)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mmand2.Enabled=True Command3.Visible=False End Sub
D)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mmand2.Visible=True Command3.Enabled=False End Sub
二、填空题 请将每一个空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序号的横线上,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1)在算法正确的前提下,评价一个算法的两个标准是 【1】 。
(2)将代数式 Z=x2+y2a+b 转换成程序设计中的表达式为 【2】 。
(3)软件危机出现于60年代末,为了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 【3】 的原理来设计软件,这就是软件工程诞生的基础。 (4)【4】 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5)在关系模型中,把数据看成一个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 【5】 。
(6)控件的类型分为3种。绑定型控件主要用于显示、输入、更新数据表中的字段;__【6】__控件没有数据源,可以用来显示信息、线条、矩形或图像;__【7】__控件用表达式作为数据源。 (7)若要查找某表中\姓氏\字段所有包含'sh'字符串的姓,则应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__【8】__。
(8)在SQL的SELECT语句中,用于实现选择
运算和分组的短语是__【9】__和__【10】__。 (9)在创建主/子窗体前,必须设置__【11】__之间的关系。
(10)报表设计中页码的输出、分组统计数据的输出等均是通过设置绑定控件的控件源为计算表达式形式而实现的,这些控件就称为__【12】__。
(11)数据访问页主要有两种视图方式:页视图和__【13】__。
(12)在窗体中绘制两个文本框和一个命令按钮,然后在命令按钮的代码窗口中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1=\ Text2=Text1 Text1=\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文本框Text2中显示的内容为__【14】__。
(13)在下面的VBA程序段运行时,内层循环的循环次数是__【15】__ For m=0 To 7 Step 3 For n = m-1 To m+1
Next n
Next m
参考答案填空题 (1)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2)SQR(x^2+y^2)/(a+b) (3)软件工程学 (4)数据模型
解析: 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联系的数据描述,它反映了实体内部及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因此,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5)关系
解析: 在关系模型中,把数据看成一个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表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相当于记录中的一个数据项,对属性的命名称为属性名;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相当于记录值。 (6)未绑定型~计算型
解析: 窗体控件类型分为绑定型、未绑定型与计算型3种。绑定型空间主要用于显示、输入、更新数据库中的字段;未绑定型控件没有数据源,可以用来显示信息;计算型控件用表达式作为数据源,表达式可以利用窗体或报表索引用的表或查询字段中的数据,也可以是窗体或报表上的其它控件中的数据。 (7)*sh*
(8)WHERE~GROUP BY
解析: 在SQL查询中,WHERE表示选择条件,用于实现选择运算;GROUP BY子句用于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组。 (9)9
解析: Step表示循环变量增加步长,步长为1时,关键字Step可以省略。m的步长是3,执行外循环,n的步长是1,执行内循环。当m=0是,n=-1 to 1,next运行3次;当m=3是,n=2 to 4,next运行3次;当m=6是,n=5 to 7,next运行3次;由此知内循环运行了9次。 (10)计算控件 (11)设计视图
(12)VB programming
解析:本段程序是先把\programming\赋给Text1,然后再把Text1的内容赋给Text2,最后把\赋给Text1。最后Text1中的内容是\,而Text2中的内容是\programming\。 (13)9
解析:inc函数每执行一次就向x上加一次传入的参数,所以最后x的值为2+3+4=9.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要经过n/2遍的从前往后的扫描和n/2遍的从后往前的扫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n(n-1)/2。
(2)D
解析: 算法分析是指对一个算法的运行时间和占用空间做定量的分析,一般计算出相应的数量级,常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表示。分析算法的目的就是要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3)D
解析: 线性表可以为空表;第一个元素没有直接前件,最后一个元素没有直接后件;线性表的定义中,元素的排列并没有规定大小顺序。 (4)A
解析: 头结点不仅标识了表中首结点的位置,而且根据单链表(包含头结点)的结构,只要掌握了表头,就能够访问整个链表,因此增加头结点目的是为了便于运算的实现。 (5)C
解析: 软件工程概念的出现源自于软件危机。为了消除软件危机,通过认真研究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认识到软件工程是使计算机软件走向工程科学的途径,逐步形成了软件工程的概念。 (6)D
解析:软件测试过程中,辅助资源包括测试用例(测试数据)、测试计划、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等。
(7)D
解析: 数据流相当于一条管道,并有一级数据(信息)流经它。在数据流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数据流。数据流可以从加工流向加工,也可以从加工流向文件或从文件流向加工,并且可以从外部实体流向系统或从系统流向外部实体。 (8)D
解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分布性、逻辑整体性、位置透明性和复制透明性的特点,其数据也是分布的;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经常重复存储,数据也并非必须重复存储,主要视数据的分配模式而定。若分配模式是一对多,即一个片段分配到多个场地存放,则是冗余的数据库,否则是非冗余的数据库。 (9)A
解析: 关系表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对应表中的一条记录;每一列称为表中的一个属性,对应表中的一个字段;在二维表中凡能惟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称为该表的键或码。 (10)C
解析: 关系模型较之格式化模型(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有以下方面的优点,即数据结构比较简单、具有很高的数据独立性、可以直接处理多对多的联系,以及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11)C
解析: 表是所有数据库对象的基础。 (12)B
解析: 层次数据模型的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无双亲,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网状数据模型的特点是允许一个以上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关系数据模型是以二维表的形式来表示的。 (13)A
解析: 表中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记录,也称元组。 (14)A
解析: 参照完整性是在输入或删除记录时,为维持表之间已定义的关系而必须遵循的规则。如果实施了参照完整性,那么当主表中没有相关记录时,就不能将记录添加到相关表中,也不能在相关表中存在匹配的记录时删除主表中的记录,更不能在相关表中有相关记录时,更改主表中的主键值。 (15)A 解析: OLE对象指的是其他使用OLE协议程序创建的对象,例如,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图像、声音和其他二进制数据。 (16)B
解析: '?'是通配任意单个字符 ,'*'通配任意字符和字符串,'[ ]'通配[ ]内的任意单个
字符,'#'通配任意单个数字。 (17)D
解析: ①②③④⑤全部属于查询操作方式。 (18)A
解析: SQL语句中,ORDER BY表示排序。 (19)B
解析: 查询的视图包括设计、数据表、SQL视图。 (20)D
解析: 建立数据库和更新关系都不能通过查询实现。至于设置格式,更改外观,可以在各种视图下方便地完成,但不属于查询。 (21)A
解析: 当所有的字段都设置了排序的时候,查询的结果将先按照最左边的排序字段进行排序,然后按左边第2个排序字段进行排序。 (22)D
解析: 表示非 [ ] 内的物品都满足条件。 (23)C
解析: 窗体是Access数据库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用于显示表和查询中的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和修改数据。但没有包含C这项功能。 (24)A
解析: 使用组合框既可以选择又可以输入文本,这是和列表框最大的不同,组合框的应用
比列表框的应用要广泛。 (25)A
解析: 注意选项卡和选项组的区别。选项卡是分页工具,选项组是选择列表工具。 (26)A
解析: 可以呈现格式化的数据,而不是各种格式的数据。 (27)B
解析: 报表主要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组、计算、汇总和打印输出;显然只可以输出数据。 (28)D
解析: 注意计算控件的控件源必须是以\开头的计算表达式。 (29)D
解析: 把计算控件布置在报表页眉/页脚时Access会自动按总数来统计;而布置在组页眉/组页脚时Access会自动按分组数来统计。 (30)B
解析: Access支持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Web页发布,通过Web页,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所有文件作为Web页发布程序储存到指定的活页夹,或者将其复制到Web服务器上,在网络中发布。 (31)D
解析: 文本框、标签、命令按钮在设计窗
体、报表、数据访问页中都可以使用,而滚动文字这个控件只有数据访问页特有。 (32)A 解析: Enter是发生在控件接收焦点之前的事件。 (33)B
解析: 因为每一次I,J循环的操作都会给x赋初值,所以I,J循环都只相当于执行一次,该程序等效于x=3,然后给x加两次6。故结果为15。 (34)C 解析: 第一次循环后,s=s+1=1,i=i2=12=2; 第二次循环后,s=s+1=2,i=i2=(2+2)2=8; 第三次循环后,s=s+1=3,i=i*2=(8+2)*2=20; 由于Next i,所以i=i+2=20+2=22,此时22>10,循环结束,所以i的值为22,s的值为3。 (35)C 解析:Endabled属性是用于判断控件是否可用的,而visble属性是用于判断控件是否可见的。题目中要求Command2可用,而Command3不可见,则必须设置Command2的Enabled为True,并且设置Command3的Visualble为False。 1).Access系统是(B)。 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B)、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C)、一种编译程序.
D)、一种操作系统.
2).以下方法不能退出Access的是(C)。 A)、打开\文件\菜单,选择\退出\命令. B)、打开\文件\菜单,按 X键 C)、按ESC键. D)、按Del+Alt+Del键.
3).若不想修改数据库文件中的数据库对象,打开数据库文件时要选择(A)。 A)、以只读方式打开 B)、以独占方式打开 C)、以独占只读方式打开 D)、打开
4).有关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打开\文件\菜单,选择\新建\命令,再选择\空数据库\命令.
B)、打开\视图\菜单,按 \数据库对象\命令.
C)、直接创建空数据库 D)、利用向导创建数据库
5).ACCESS默认的数据库文件夹是(B)。 A)、ACCESS B)、my documents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