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1绪论疾病概论 ppt.Convertor
病理生理学
09级临床医学(本)、适用
绪 论
病理生理学(phathophysiology)的任务:从机能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 本学期的任务是学习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重要的器官病理生理学(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的特点 1.年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2.沟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 3.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研究方法:
1.临床观察,包括流行病学的调查。 2.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实验。 学习方法:每人有不同的方法。 病理生理学主要以生理学知识为基础。
疾病概论
?
健康与疾病
健康 (health) 健康不仅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还保持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子作用于身体使之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功能代谢紊乱和精神、社会适应异常的状态。 疾病的基本特征:
1.凡是疾病必然存在着病因;
2.疾病是损伤性因素与机体抗损伤反应的综合表现; 3.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其相应的规律; 4.本质上,疾病是整个机体的全身性反应;
5.疾病过程中,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受破坏,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劳动 力下降。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规律性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综合变化。 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是指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
1.病原微生物;
2.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烧伤、毒菇中毒等。 3.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
缺乏--氧、水、营养素、微量元素等;上述物质过剩也可能引起中毒或肥胖等疾病。 4.遗传性因素
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
遗传易感性--突变的基因使机体某些功能代谢发生潜在变化,一般不出现异常;当内外环境变化时容易患某种疾病。
5.先天性因素 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称先天性疾病。有的是遗传的,也有的不遗传。 6.免疫因素
过强--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低下--免疫缺陷病;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病。 7.社会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起重要作用;A型行为的人容易患冠心病; 社会因素对病种的不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条件: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条件本身不能致病。通过下列2方面发挥作用:
1.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强对病因的敏感性; 2.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作用。 病因和条件的关系
1.二者同属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作用截然不同;
2.病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同一因素在某一疾病中可能是条件,在另一种疾病中可以是病因; 3.病因是固定的,条件是可变的。有时,病因与条件难于区分。 具有促进疾病发生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因”。
与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的因素成为“危险因素”。 发病学
发病学是研究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损伤;机体会发生代偿适应反应--抗损伤。包括功能代偿、代谢代偿和形态结构代偿。损伤与抗损伤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损伤 抗损伤
决定疾病发展的力量 决定疾病好转痊愈的力量 2.因果关系的转化
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损伤(结果);后者有会继续导致新的损伤,对于新的损伤,原先的损伤就是原因。因果关系的转化的发展会形成恶性循环;疾病有阶段性;疾病的发展有主导环节。
创伤 ? 出血? 休克? ? (因) (果)
(因) (果)
3.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任何疾病都是整体的表现;多数的疾病都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局部病变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影响整体;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转归。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染,只能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感染,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
神经系统在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作用:直接损伤;神经反射改变相应功能和代谢;改变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分解和结合;大脑功能紊乱。 2.体液机制
致病因素通过改变体液的量、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体液的流动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3.细胞机制
细胞的损伤可以是继发性,也可以是原发性。
致病因素除直接破坏细胞外,还能导致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功能障碍。 4.分子机制
分子病理学--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受损所引起的疾病。 疾病的转归 一、康复 二、死亡--生命活动的终止 1.死亡的过程
濒死期(临终状态):脑干以上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
临床死亡期:大脑和延髓功能丧失,各种反射消失、心脏停搏、呼吸停止;细胞代谢尚存在; 生物学死亡期:各重要器官代谢相继停止,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变化不可逆,整个机体崩解。 2.死亡的标志--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全脑的功能不可逆的消失和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1)不可逆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性; (2)脑电波消失;
(3)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 (4)颅神经反射消失; (5)瞳孔散大或固定;
(6)脑血液循环停止(脑血管造影证实)。
倘若大脑功能停止而脑干功能尚存,称为“植物状态” 意义:1.节省卫生资源; 2.为器官移植提供良好供体。 疾病概论 ? 健康与疾病 ? 病因学 ? 发病学 ? 疾病的转归 ? 衰老 衰老(senescence)
衰老:机体发育以后,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此时,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易感性?,生存能力逐渐?,直至生命终止。 衰老是生理性?病理性?
按理应属生理性,实际上,绝大多数属于病理性。 一、不可逆损伤学说
衰老是机体的不可逆损伤的积累。
劳动力、适应能力疾病的转归疾病经过一定阶段后,如何收场----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消除、停止完全消失完全消失完全恢复不完全康复控制未完全恢复,通过代偿维持相对正常生命活动原发病引起的消除,留下病理状态不完全恢复致病因素功能代谢障碍形态结构损伤1.核酸、蛋白质大分子合成过程中出现差错并反复进行; 2.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发生交联反应,功能随之下降。 二、程序衰老学说
细胞基因组已预先编好细胞生长停止和细胞死亡的程序,决定个体衰老的速率和独特形式。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disease?以下的看法,是否正确? (1)疾病是机体伴有疼痛或不适应的状态? (2)疾病是细胞、器官或组织损伤的结果。
(3)疾病是机体对外界致病刺激无的作用的应答性反应,这种刺激物作用能引起集体趋于异常。 2.什么是pathological process?与疾病有何区别? 3.什么是病因、条件、诱因、危险因素?
4.“公害病”、“职业病”如何发生?该如何防治? 5.何谓“心因性疾病”?“医源性疾病”?如何防止发生? 6.何谓遗传性疾病?遗传医感性?先天性疾病?三者关系如何?
7.认识“因果关系”转化、“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关系”对疾病的防治有何指导意义? 8.何谓死亡?其标志是什么?判断死亡的根据是什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