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年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复习
2012年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复习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古文言中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而这些句式也恰恰成为阅读、理解古文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句式中,需考生着重掌握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有时也涉及句间关系判断。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妨扩充学习范围,应该增加疑问句,还有各种复句,特别是假设句、选择句、因果句等。文言句式所用关联词复杂,和现代汉语差别又大,复习时要特别重视。只有这样,才可能不至于读文言文时读不懂或理解有误。
文言句式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大都放在句子理解和翻译中考查。下面逐个进行系统归类。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是”作判断词是后来的事,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⑦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2.……,……也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④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⑦此世所以不传也。
⑧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⑩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者,……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共有二十多个君王,没有一个是使信约明确而固定的。) ③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⑤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秦,虎狼之国。
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为”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⑤梁文即楚将项燕。 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⑩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⑾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⑿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是”在文言文中,往往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但在汉、魏以后,“是”作判断动词的逐渐增多,如:
①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②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④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表被动的“于”字句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②君子役于物,小人役于物。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⑥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⑥暴见于王。
⑦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⑧人皆以见侮为辱。 辨析:①慈父见背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
(分析::“见”字在六朝时期经常用作指代性副词,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称代,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一般译为“我”,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见谅”即“请原谅我”)
3.表被动的“为”字句或“为……所……”结构 ①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③恐为操所先。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殁。”
⑤其印为予群从 所得。
⑥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不者,皆且为所虏。
⑨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⑩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4.表被动的“受”字句或“受……于……”结构(此结构比较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①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②兵不克,执至白下。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⑥帝感其诚
⑦有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⑧感斯人言。 三、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④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1.主谓倒装
①子耶,言伐莒者? (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 (室美哉!) ④大哉,尧之为君也! (尧之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
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 ⑧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 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押韵。
2.定语后置
?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⑩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
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