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杭州市中考科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3)北极的因纽特人身宽体壮,形成这种体型,在生物学上的意义是;
(4)图中在低纬度地区居住的某些人类种族的骨盆宽度明显不同于同纬度地区的大部分人类种族的宽度,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写出一点) (5)不同种族人的身高却没有类似的随地理位置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小刚根据有关材料和知识设计了一份“影响种族身高的有关因素调查表”,调查的对象为20至35周岁的人。请你在表中项目的空白处(有▲的地方),填上你认为和该研究问题最有关联的调查项目。
9 / 12
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c C B c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8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D D D C C D C D B D B A D D A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5分) 23.(5分)
(1)水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水是细胞内的溶剂;水是生物体体温调节剂;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等
(2)光合作用 (3)细胞呼吸作用 (4)通过肺部呼吸排出(或通过粪便排出)
(5)夏季人体主要以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内的水分 24.(6分)
(l)氧 (2)体循环 (3)肾脏和肺 (4)灌入的水仍从图中2处溢出 肺动脉瓣的存在限定了心脏内血液流动方向只能从图中6处流向图中血管2而不可能倒流。因此,水无法从图中血管2流人右心室。
(5)剧烈运动时骨胳肌消耗更多氧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心率加快使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血量增大,有利于为骨胳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同时带走更多的二氧化碳
25.(4分)可燃;还原;毒性;燃烧产物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26.(4分)
选择的试剂 ⑤ ④ 有明显反应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BaCl2 + H2S04 =BaS04↓ + 2HCl H2S04+ Ba(OH)2 = BaS04↓ + 2H2O 27.(6分)
6×104 2. 5×105 不变 28.(6分)
活塞对筒内气体压缩;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可以根据打气筒壁不同部位发热的情况做出判断:若在活塞移动的范围内,筒壁上各处升温相差不多,则说明筒壁的发热现象主要是由于活塞与筒壁的摩擦所造成的。若在活塞移动的范围内,筒壁上各处升温相差较大,且越靠近筒的底部升温越明显,则说明筒壁的发热现象主要是由于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气
10 / 12
体的内能增加,气体升温再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所造成的。 29.(4分)冰川;③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38分) 30.(5分)
(1)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而向光侧少)
(3)直立生长
(4)向上弯曲(或背地生长) 感应性 31.(6分)
(1)02; (2)BDEF
(3)往B装置中继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或往B装置中滴人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 32.(10分)
(l)瓶中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2) NaOH溶液;S02+2NaOH =Na2S03 +H2O (3)不能
(4)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粉末质量的改变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33.(7分)
(1)0~0. 6A 0~3V (2)连接如右图 (3)B、C (4)0. 9W
34.(10分)
(1)②⑤;Fe+2HCl-FeCl2 +H2↑ (2)①⑤
(3)用压缩气体为动力或加热容器中的水,用水蒸气为动力
(4)改变车体的形状,使之成为流线型;改换试管外的导管的方向,使气体水平喷出;减轻车体重量;轮轴上加润滑油等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5分) 35.(7分)
(1) 440; (2)80 96 ; (3)91.7% 36.(5分)
证明:当被测物体放在左盘时,杠杆示意图如图(l)所示。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ml gl1一mgl2……①
当被测物体放在右盘时,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同理可得: mgl1 =m2gl2……②
11 / 12
①式除以②式,得 -
37.(8分) (1)25
(2)当R1两端的电压小于2V开始加热时.R2两端的电压为UR2=12V- 2V=10V 故:
由图中可查得此时的环境温度为15℃,此即恒温箱的最低温度; 当R1两端的电压大于4V开始加热时.R2两端的电压为12V- 4V- 8V 故:
由图中可查得此时的环境温度为50℃,此即恒温箱的最高温度; 所以此恒温箱的温度将保持在15℃~50℃的范围。 (3)可增加R1的电阻值或增大电源的电压。 38.(5分)
(1)C (2)152 (3)C5H12()5 39.(10分) (1)皮肤
(2)居住地纬度越高,人的体型越粗壮(骨盆宽度越大) (3)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的稳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4)居住地的海拔高度有明显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遗传变异等 (5)身高;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等
12 /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