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模拟物理试卷50份合集)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合集
(1)比赛中,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是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员的头部会有疼痛感,表明运动员的头部对球施加力作用时候,运动员的头部同时受到球对头部施加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镜照射到白墙上的情景,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透此镜对光有 会聚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如果用手拿着此透镜伸直手臂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远处景物的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分析即可.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2f>v>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2f.
【解答】解: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它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一点.因此是凸透镜. 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会聚;实像.
16.2018年1月无锡遭遇了“世纪寒潮”,最低气温达到﹣9℃,许多家庭水表被“冻死”,为了化开水表用热毛巾敷在水表上,这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水表内能的;若使水表中质量为0.1kg的冰从﹣9℃升高到0℃需要吸收 1.89×103 J的热量.[冰的比热容c冰=2.1×103J/(kg?℃)]. 【考点】热量的计算;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1)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 (2)知道冰的质量、比热容、温度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冰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
(1)用热毛巾敷在水表上,水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毛巾的内能以热传递的方式转移为水表的内能.
(2)Q吸=cm△t=cm(t﹣t0)
=2.1×103J/(kg?℃)×0.1kg×[0℃﹣(﹣9℃)] =1.89×103J;
故答案为:热传递;1.89×103.
17.在野外没有带火柴和打火机,可以用干电池和口香糖纸取火.取宽约2cm的口香糖锡箔纸条,在其中部剪窄约为2﹣3mm,如图所示;让锡箔纸条一端放在干电池正极,另一端放在干电池负极,用食指和拇指分别用力压住,使干电池短路,很快就会看到锡箔纸条窄处燃烧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短路时锡箔纸条中 电流 很大,锡箔纸条中部剪窄后与没剪时相比电阻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短时间内锡箔纸窄处会产生较多电热.请你再举出一种野外取火的方法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在纸上,一段时间后,纸会点燃(合理即可) .
【考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分析】(1)金属都具有导电性;导线直接将电源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时,容易烧坏电路或形成火灾; (2)透明的物质都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的温度很高.
【解答】解:(1)因为锡属于金属,因此具有导电性,将锡纸条带锡的一端接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在电池的负极,形成了电源短路,
此时锡箔纸中的电流很大,锡箔纸条中部剪窄后与没剪时相比电阻变大,根据焦耳定律Q=IRt可知, 短时间内锡箔纸窄处会产生较多电热,使锡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2)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后面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很高,将物体放在焦点时,达到物体的着火点,物体被点燃. 故答案为:电流;变大;用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在纸上,一段时间后,纸会点燃(合理即可).
18.备受关注的“引力波”是由超大的天体,如黑洞等产生的波.为了研究引力波我国正在实施“天琴计划”,该计划包含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完成月球、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等地面辅助设施,若从地面发出一束激光,经月球反射后需要2.54s回到地面,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3.81×10 m(激光的速度取3×10m/s);第四阶段发射三颗地球卫星进行引力波探测,卫星与地面站之间联系利用的是 电磁波 (选填“超声波”、“电磁波”或“引力波”).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电磁波的传播.
【分析】(1)求出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利用电磁波与地面间传递信息. 【解答】解:已知:激光的传播速度v=3×108m/s, 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8
8
2
t′=t=×2.54s=1.27s, 由v=可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vt′=1.27s×3×108m/s=3.81×108m. 卫星与地面站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3.81×10;电磁波.
19.如图所示,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物体重为6N.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在2s内匀速上升10cm,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0.6 J,拉力的功率为 0.36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3.3% (保留一位小数).
8
【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分析】图中使用的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s=3h. (1)利用W有=Gh求滑轮组克服物体重力做功(有用功),
(2)利用s=3h求出拉力移动的距离,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大小,利用W=Fs求拉力做功;又知道运动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拉力的功率;
(3)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滑轮组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W有=Gh=6N×0.1m=0.6J;
(2)由图可知,n=3,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拉力F=2.4N; 拉力移动的距离:s=3h=3×0.1m=0.3m, 拉力做功:W总=Fs=2.4N×0.3m=0.72J, 拉力做功功率: P=
=
=0.36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83.3%.
故答案为:0.6;0.36;83.3%.
20.美国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火箭将飞船推送至一定高度后,火箭与飞船分离下落,当火箭接近海面上无人船时火箭 向下 (选填“向上”或“向下”)喷火使火箭减速,最后匀速下降,稳稳落在无人船上,实现了火箭的成功回收,如图所示.当火箭匀速下降时,火箭的机械能 变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当火箭落到无人船上时,无人船排开水的体积将 变大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回收火箭的质量为10t,其接触船面的总面积约为2018cm,则火箭对无人船面的压强是 5×10 Pa.(g=10N/kg)
2
5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力作用的相互性;阿基米德原理;机械能.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3)利用漂浮条件F浮=G和F浮=G排=ρgV排变形可求得无人船排开水体积的变化;
(4)火箭对无人船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G=mg求出,再根据p=求出火箭对无人船面的压强.
【解答】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与飞船分离下落,火箭向下喷出气体,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火箭改变了运动状态,做减速运动;
当火箭匀速下降时,火箭的质量减小,所以其动能减小,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其机械能变小; 当火箭落到无人船上时,无人船重力增大,根据F浮=G可知浮力增大,再根据F浮=G排=ρgV排可知,无人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火箭对无人船的压力F=G=mg=20180kg×10N/kg=105N, 火箭与无人机的接触面积S=2018cm2=0.2m2, 火箭对无人船面的压强p==
=5×105Pa.
故答案为:向下;变小;变大;5×105.
21.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 深度越大 ,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若在甲图中从右侧管口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则U形管液面高度差将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