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长沙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2018年中考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A 【解析】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2.“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靑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到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 青虫→燕子 B. 植物→青虫→燕子 C. 青虫←燕子 D. 植物←青虫←燕子 【答案】B 【解析】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A错误;
由诗句可知,题中食物链为:植物→青虫→燕子。植物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青虫是初级消费者,燕子是次级消费者,B正确;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CD错误。
3.长沙洋湖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与其功能相似的人体器官是 A. 脑 B. 肾 C. 肺 D. 胃 【答案】B 【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人体的肾脏能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具有净化血液的作用。
1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吃的荔枝在结构层次中属于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植物体 【答案】C 【解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细胞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由组织形成器官、植物体;荔枝最外面是果皮,里面包着的是种子,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荔枝是果实,属于一种生殖器官。
5.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 A. 擦拭物镜 B. 转动反光镜 C. 移动载玻片 D. 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如果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由于气泡主要是存在于装片上,因此应移动装片,寻找没有气泡的清晰物像进行观察。擦拭物镜只是可以去除污点;调节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等操作,只是改变视野的明暗和物像的清晰度,不能去除气泡。
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了寒冬绽放的梅花。梅花结构中发自成果实的是 A. 花瓣 B. 雄蕊 C. 柱头 D. 子房 【答案】D 【解析】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受精后,花的结构中,子房将发育成果实。
7.某生物社团的学生想观察植株的生长发育,他们带来了以下生物材料,其中不会生长成植株的是 A. 绿豆 B. 大米 C. 土豆 D. 柳枝 【答案】B 【解析】
2
绿豆是植物的种子,只有符合萌发的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成植株,A不符合题意;
大米是水稻的种子经过加工制成的,只剩下了种子的胚乳部分,不会萌发生长成植株,B符合题意; 土豆是植物的茎,上面有许多芽眼,只要条件具备,可以发芽,生长成植株,C不符合题意; 将柳枝插入土壤,可以生根发芽,生长成植株,D不符合题意。
8.“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经央视《经典咏流传》 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 A. 花 B. 茎 C. 叶 D. 孢子 【答案】A 【解析】
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细胞繁殖,体内也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据此可知,题中叙述的苔藓植物不具有的结构是花。
9.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A. 水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10.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A. 角膜 B. 瞳孔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答案】D 【解析】
角膜的作用是透过光线,A错误; 瞳孔是光线的通道,B错误;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因而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
3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11.小李在操场上看到一片废纸,他捡起后扔进垃圾桶。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答案】A 【解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小李在操场上看到一片废纸,他捡起后扔进垃圾桶。该反射属于复杂的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2.“O”型腿是佝偻病的轻度表现症状,影响人的外在形象。为预防“O”型腿,我们应保证身体获取足够的
A. 含钙的无机盐 B. 含铁的无机盐 C. 含锌的无机盐 D. 含磷的无机盐 【答案】A 【解析】
缺钙和缺乏维生素D都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是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缺维生素D一定会导致缺钙。补钙的关键在于吸收,吸收的关键在于维生素D.边远贫困山区的孩子,易出现鸡胸、“X”型或“O”型腿等畸形,这是佝偻病的表现,因为他们所吃的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D或钙。为预防“O”型腿,我们应保证身体获取足够的含钙的无机盐和维生素D。
13.蓝天净土养肺,田园生活养神。为保卫蓝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B. 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C. 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 露天焚烧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答案】C 【解析】
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浪费资源。A错误;
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会发生火灾和其他安全问题,造成大气污染,B错误; 外出尽量不用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C正确; 露天焚烧垃圾会引发火灾和大气污染,D错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