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工程技术交底 - 图文
技术交底记录 TJ1.5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 太和县张玉皇安置区项目 施工单位 工序名称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础/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 交底提要: 1、工程简述。2、作业前条件。3、施工安排。4、施工方法。5、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6、安全注意事项。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3.1.5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槽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3.1.6 开挖基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20cm)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3.1.7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3.1.8 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1.9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3.2 开挖基槽的土方,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土方至甲方指定地点(中淮现场办公室后面)。因土方量大,用推土机推土打堆。土方全部堆放在指定地点。 3.3 雨、冬期施工: 3.3.1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3.3.2 雨期施工在开挖基槽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 质量标准: 4.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 序 号 1 2 3 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项 目 表面标高 边坡 表面平整度 接受交底人 9
允许偏差 (mm) -50 符合设计要求 20 交底人
技术交底记录 TJ1.5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 太和县张玉皇安置区项目 施工单位 工序名称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础/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 交底提要: 1、工程简述。2、作业前准备。3、施工安排。4、施工方法。5、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6、安全注意事项。 一、回填土前的准备工作 1.由工长组织,技术人员向回填土工进行详细交底。 2.做好土壤夯实取样试验的准备工作。 3.在柱基上测设好分层夯实标高标记。 4.回填前基坑应清理干净杂物、垃圾、零散用具等。 5.地下室墙体防水已经验收合格。 二、施工机具配备 主要机具有:汽车、挖土机、小型挖土机、振动打夯机、手推车、铁锹,2m靠尺,胶皮管、小线等。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点 1.回填土选用、运输: (1)回填土优先利用基坑中挖出的原土,但不得含有杂质,为防止防水层破坏,海外堆土场的碎石土尽量不用。为保证土样最佳含水率,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 (2)回填土从我项目部弃土点取土,汽车运土至楼旁堆积,用小型挖土机装手推车运至基坑各部位。 2. 夯填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槽底清理→检查原土质→手推车运土分层铺土→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为不大于3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找平。 (3)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严禁“水夯”法。 (4)回填土以每个楼梯形成的自然段分段进行,回填时由低处向高处分层进行,地下室及楼梯墙角处夯实应注意保护防水层,以防破裂。 (5)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1.45g/cm3),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6)回填土夯实时,对于打夯机无法夯实的死角,如地下室等周边应采取人工夯实。 (7)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出标准高度的地方,应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度的地方,应补填夯实。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0
技术交底记录 TJ1.5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 太和县张玉皇安置区项目 基础/钢筋 施工单位 工序名称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绑扎与安装 交底提要: 1、工程简述。2、作业前条件。3、施工安排。4、施工方法。5、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6、安全注意事项。 一、 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二、 作业条件: 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2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3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2.4 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5 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采用内贴法或外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间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 三、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钢筋 3.2 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3.3 绑板及梁钢筋 3.4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3.5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6 摆放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层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如板较厚或梁及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3.7板如有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3.8 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3.9 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处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10 由于底板及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11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1
技术交底记录 TJ1.5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 太和县张玉皇安置区项目 基础/钢筋 施工单位 工序名称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绑扎与安装 交底提要: 1、工程简述。2、作业前条件。3、施工安排。4、施工方法。5、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6、安全注意事项。 四 墙筋绑扎: 4.1 在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 4.2 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3 墙筋为双向受力筋,所有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4.4 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或拉筋可用φ6或φ8钢筋制作,间距1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4.5 在墙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4.6 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门窗洞口要按设计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7 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如首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地下室墙体深度;墙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等,绑扎时应注意。 4.8 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 质量标准 5.1 保证项目: 5.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使用的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的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5.1.2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格按原规格使用。 5.1.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5.1.4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规范的专门规定。 5.2 基本项目: 52.1 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5.2.2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5.2.3 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2.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5.2.5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接头尺寸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 5.2.5.1 绑条沿接头中心的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5.2.5.2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5.2.5.3 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 5.2.5.4 焊缝宽度不小于0.1d。 交底人
12
接受交底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