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教育学提纲

语文教育学提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19:11

b.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品质。 1)变“知识文化观”为“智慧文化观” 2)变“被组织”为“自组织”

3)变“模仿”为“创造”

基本准则: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第五章 阅读教学

1、阅读的性质、阅读能力结构;

答:阅读的性质: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阅读是一种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阅读能力结构:

1.阅读感受能力(认读能力):对阅读材料的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2.阅读理解能力:以阅读感受能力为基础,对读物意义作深入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

3.阅读欣赏(鉴赏)能力:在全面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审美的能力。

4.阅读评价能力:在理解、欣赏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

5.阅读迁移能力: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文本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6.阅读创造能力:指在阅读中有新的发现,提出或解答作品原有内容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 2、“阅读教学”及其目的、内容;

答: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的培养职能最多,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教学的目的及内容:

目的:丰富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性情,造就品格 发展智力,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内容:阅读习惯态度的形成 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方法的指导

3、“阅读教学过程”及其常规过程(引导—研读—运用); 答:(一)“阅读教学过程”概述 1. “阅读教学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是“对话”过程,是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文本的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从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健全人格。

2.阅读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 (二)阅读教学的一般∕常规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是人类心智活动的过程,与以下规律相关:

人类认识活动规律:感知——理解——实践 阅读活动的规律:感知——理解——鉴赏评析 语言学习的规律:感知——理解——运用

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1.引导过程2.研读过程3.运用过程 1. 引导过程(即导入阶段)

基本任务: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基本内容:预习(学习的准备阶段) 解题(可在结束阶段进行)

介绍相关情况(有助于下文理解) 课前谈话(即言语导入)

2. 研读过程(阅读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通过研读,达到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理解、体验; 研读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研读过程的三个阶段:

1)感知阶段:目的:整体感知课文。

任务:清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提出问题。 2)分析理解阶段:目的:质疑探索,求得结论

任务:分析文本的结构、内容要素、写作技巧、语言、重点之处等。 方式: A. 以文章层次结构为依据顺次进行分析; B. 以某一问题为重点思路展开分析。 3)综合阶段:目的:归纳、总结、概括

任务:概括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

3. 运用过程(这是实践的过程,是实现“迁移”的过程)

通过实践,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并加深感受、体验和理解,实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运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并可在课内课外进行。

4、语文教育方法及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答:语文教学方法: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师生为了实现总体教育目的和语文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手段的总称。 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1.阅读法:课堂上通过反复阅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本方式:朗读(诵读)、默读(速读)

2.讲授法:教师借助课堂教学语言,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性情的一种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基本方式:讲述、讲解、串讲、评点、评析等。

3.讨论法:课堂中师生、学生间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方式。 基本方式:提问式(问答式)、谈话式、讨论式。

4.练习法: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5.比较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文因素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探寻规律特点,加深认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本方式:求同比较、求异比较、相似比较。 6 .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将文本、图像、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声音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集

成了多种信息载体的一种先进的交互式的教学手段。

5、各类课文的教学

答: 1.识字教学:增加识字量,为阅读提供必要的基础。

2.词语教学:掌握、积累词汇,提高阅读水平。

3.句子教学:分析、把握相关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技巧。

4.篇章教学: 探究文章思路,分析篇章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读写能力。 5.文章主旨教学:分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等,把握文章精神实质。(阅读教学的关键) 6.写作技巧教学:分析语言、文风、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6、课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答: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字、词、句、篇章结构、文章主旨、写作技巧

7、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内容);

答:常用文体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观察、思维等能力的基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着眼点。

常用文体的教学应强调其实用性,突出其基础性,加强其实践性,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思想内容,掌握结构特点,体味语言艺术。 (一)记叙文的教学 1. 记叙文教学的内容:

A. 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结构特点:一般按线索来结构文章,如时间、空间、时空交织、情感、事理、逻辑等。

B.把握记叙文的思想内容:

以叙事为主的,应着重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以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揭示主题。 以记人为主的,应着重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态度,从而揭示主题。

以状物为主的,应透过文章所描摹的“物”,挖掘作者所寄托的 “志”,以领会主题。 以写景为主的,应辨析融于景物中的“情”,以提炼主题。 C.体味记叙文的语言形式: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2.记叙文教学的方法:读写结合,灵活多样 (二)说明文的教学 1.说明文教学的内容:

A. 把握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的类别: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传播知识为目的,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分析思想内容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解其说明的详略,体会其写作目的。

B.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形式:要遵循“言之有序”的原则,所以要通过分析说明的顺序来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说明的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C.研究说明的方法 D.琢磨说明文的语言:

语言基本要求:浅近、明了、准确。

语言表达方式:以说明性语言为主,结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2.说明文教学的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注意加强直观性和可感性。 (三)议论文的教学 1. 议论文教学的内容:

A. 找出论点,分析论据:是作者凭借理性思维,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阐述、评

价,从而表达思想观点的一种文体。对其思想内容的把握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理清作者思路,领会作者观点。

B. 把握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 掌握议论文的语言

语言基本特点:准确、周密、鲜明、逻辑性概括性强。

语言表达方式:以议论性语言为主,结合记叙、描写、说明、抒情。 2.议论文教学的方法:读 ;列写提纲;讨论法。

8、文学作品教学的作用及内容; 答:文学作品教学的作用:

A.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丰富,是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B.文学作品教学不仅是文学教育,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

C.文学作品形象性强,情感丰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的绝好凭借;

D.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充满想象,可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创造能力。 文学作品教学的内容:

A.把握各种文学式样的基本特征: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式样,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式样不同,特点也不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其基本特征。 B.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鉴赏能力即是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美主要指:立意美、形象美、结构美、形式美、语言美等。 C.加强课内外的衔接与沟通 文学作品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然归宿。

9、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答:诗歌的教学

1.诗歌教学的内容:A.分析结构艺术; B.分析语言、表现手法等: 2诗歌教学的方法

主要方法:重视朗读,反复吟诵

A. 读讲结合(各种类型的诗歌)B. 以读为主(抒情色彩强烈的诗歌)C. 以讲为主(内涵深刻语言难懂的诗歌) 散文的教学

1.散文教学的内容

A. 掌握散文的形式美; B. 分析散文的意境美; C. 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2.散文教学的方法

A. 抒情讲读法; B. 品味诵读法; C. 欣赏分析法。 小说的教学

1.小说教学的内容

A. 把握情节线索; B. 分析人物形象; C. 分析典型环境。 2.小说教学的方法

A. 讲述法(精要恰当,重在帮助理解) B. 比较法(在比较中鉴赏)

C. 讨论法(重在培养分析能力) D. 问答法(解决疑难,训练某种能力) 剧本的教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剧本是戏剧文学作品。剧本教学以欣赏为主要任务。 1. 剧本教学的内容

A. 阅读剧本,了解情节; B. 分析情节结构,把握戏剧矛盾冲突;

搜索更多关于: 语文教育学提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品质。 1)变“知识文化观”为“智慧文化观” 2)变“被组织”为“自组织” 3)变“模仿”为“创造” 基本准则: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第五章 阅读教学 1、阅读的性质、阅读能力结构; 答:阅读的性质: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阅读是一种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阅读能力结构: 1.阅读感受能力(认读能力):对阅读材料的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2.阅读理解能力:以阅读感受能力为基础,对读物意义作深入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 3.阅读欣赏(鉴赏)能力:在全面阅读理解的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