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 全球变暖 、 臭氧层破坏 和 酸沉降 。 2.对城市噪声而言,主要来自 交通噪声 , 工厂噪声 和 生活噪声 。 3.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是 呼吸道系统 、 消化系统 和 皮肤 。 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 填埋 、 焚烧 、 堆肥 。 5.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海洋中称为 赤潮 。 6.处理工业废水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是 活性污泥 法。
7.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 大气污染 、 水体污染 、 土壤污染 。 8.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 工业 、 农业 和 生活 污染源。
9.按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将化工废渣分为 有机废渣 和 无机废渣 。 10.在化工行业中,具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物有 颗粒物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
11.电磁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有 屏蔽辐射源 、距离控制 及个人防
护三个方面。
12.污泥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是 应用在农业上 。 13.“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
9.影响人类生活的电磁污染源有 天然 污染源和 人为 污染源两种。 10.热污染的间接来源是 能源的大量消耗,直接来源是工厂所排放的 废热水 和 废热气 。
11.从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 好氧处理 和厌氧处理 两大类型 。
12.从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 好氧处理 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型 。
13.污泥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是 应用在农业上 。 二、选择题
1.大气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BC ) A.全球气温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沉降 D.城市热岛
第 1 页 共 3 页
2.水体富营养化,指天然水体中如果排入过量营养物质,就会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指(
A.钙
B.氮
C.氧
D.磷
BD )等元素。
3.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C )
A.硅胶 B.分子筛 C.活性炭 D.骨炭 4.“世界环境日”是( D )
A. 6月9日
B. 6月20日 C. 6月10日 D. 6月5日
5.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 )。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6.大气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BCD )
A.全球气温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沉降 D.广泛的大气污染 7.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 B )的食物而引起的 病变。
A.铅 B.镉 C.甲基汞 D.铬 8.电渗析的分离对象是( A )。
A.离子 B.大分子 C.微粒 D.小分子
9.水体富营养化,指天然水体中如果排入过量营养物质,就会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指(
A.钙
B.氮
C.氧
D.磷
BD )等元素。
10.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C )
A.硅胶 B.分子筛 C.活性炭 D.骨炭
11.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ACD )
A.主观判断性 B.对人的危害性小 C.分散性 D.局部的 12.属于碱性中和药剂的是( ABD )
A.石灰石 B.电石渣 C.烟道气 D.碳酸钙 13.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 A )
A.烟气脱硫 B.燃料脱硫 C.煤脱硫 D.重油脱硫 14.我国从古代起逐步形成了一些环境保护意识,有记载的著作是( ABCD )
A.《孟子》 B.《周礼》 C.《史记 》 D.《尚书》
第 2 页 共 3 页
15.属于酸性中和药剂的是( BCD )。
A电石渣 B烟道气 C废酸 D粗制酸 16.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 C )
A. 煤脱硫 B.燃料脱硫 C. 烟气脱硫 D.重油脱硫 17.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ABCD)
A.水中溶解氧减少 B.加快藻类繁殖 C.加速细菌繁殖 D.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7.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 )。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18.酸雨是指pH值( B )的大气降水。
A.>5.6 B. <5.6 C. >7 D.<7 19.硫铁矿渣的处理和利用途径有(ABD )
A.炼铁 B.回收有色金属 C. 制造漂白液 D. 生产水泥 20.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A )
A.活性炭 B.分子筛 C. 硅胶 D.骨炭 21.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ABCD)
A.水中溶解氧减少 B.加快藻类繁殖 C.加速细菌繁殖 D.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酸雨: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燃烧高硫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SO2、NOX)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酸雨的pH值一般少于5.6。
2.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3.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以工程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学科和技术。是在人类与各种污染进行斗争和保护生存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总需氧量(TOD):废水中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 H、S、O、N等,在高温下
第 3 页 共 3 页
燃烧后,将分别产生CO2, H2O, 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5.热岛效应:大的化工企业,由于生产废热的大量排放其中心地区的气温可比周围地区的温度年平均高出0.5-1.5℃,甚至更高,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被称为热岛效应 。 6.生化需氧量(BOD)
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mg/L)。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四、简答题
1.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
答: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有:1) 占用土地:固体废物不加利用时,需占地堆放。
堆积量越大,占地也越多;2) 污染土壤:废弃物经过雨淋湿浸出毒物,使土地毒化、酸化、碱化,其污染面积往往超过所占土地的数倍,并导致水体的污染;3) 污染水体:固体废物若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飘迁落入水体,使地面水受到污染;若渗入土壤,则使地下水受到污染;4) 污染大气:矿粉煤灰、污泥和垃圾颗粒随风飞扬;固体废物焚烧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2.简述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答: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是:1)对于气溶胶态污染物,如粉尘、烟尘、雾
滴和尘雾等颗粒状污染物,利用其质量较大的特点,通过外力的作用,将其分离出来,即除尘;2)对于SO2, NOx, CO , NH3,H2S有机废气等气态污染物,利用污染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采用冷凝、吸收、吸附、燃烧、催化等方法进行处理。
3.噪声的影响及危害有哪些?
答:(1) 干扰睡眠;(2)损伤听力 ;(3) 对人体的生理影响;(4)对心理
的影响;(5)影响儿童和胎儿发育;(6)干扰语言交流;(7)影响动物生长;(8)损害建筑物。
4.化工废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1)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因一部
分物料流失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2) 化学反应不完全而
第 4 页 共 3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