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古文习题
一、单选题
1.“少时为人舍长”的“少时”是指:B
A.自小时起 B.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不长时间 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的“遇”义为:B A.欢迎 B.接待 C.相逢 D.遇到
3.“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也”中,“上池之水”的意义是:A A.未沾到地面的水 B.上游的水 C.上面池子的水 D.唾液
4.“问中庶子喜方者”中的宾语是:A A.中庶子 B.喜方 C.者 D.子 5.“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的意思是:A A. 简直不能把这话告诉刚会笑的婴儿。 B. 曾经不能告诉刚会笑的婴儿。 C. 曾经不能告诉咳嗽的婴儿。 D. 简直不能告诉患咳嗽的小孩。
6.“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中,“适”的意思是:C A.辨别 B.适宜 C.调和 D.恰巧
7.在“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过”的意义是:C A.经过 B.超越 C.到达 D.拜访
8.“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的意思是:B A.从此 B.遵循 C.由于 D.通“犹”,好像 9.“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D A.到远方拜师学习 B.旅游
C.游玩和学习 D.到各地学习
10.“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中的“应”义为:B A.应当 B.立即 C.按时 D.相随
1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的“极”义为:A A.疲惫 B.过急 C.过高 D.非常 12.在“食顷,吐出三升许虫”中,“食顷”的意义是:C A.吃完饭的时候 B.正吃饭的时候 C.吃一顿饭时间 D.饮食时间很短
13.“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中“去”的意思是:C A.离去 B.去掉 C.收藏 D.到??去
14.“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中,“一”的意思是: D A.一定 B.一旦 C.专一 D.完全 15.“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中“无何”义为:C
A.没有什么 B.无奈 C.不多久 D.无论如何 16.“乃徇张翼等所请”中,“徇”的意思是: A.顺从 B.营求 C.通“殉” D.公布
17.“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前后两句的逻辑关系是; A.前后相承 B.前后相逆 C.前因后果 D.前果后因 18.“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愈”中,“仍”的意思是:
A.屡次 B.仍然 C.接着 D.于是 19.“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义为: A.条理 B.条目 C.分条 D. 分条列出
20.以下注释正确的是:
A.今其技术暗昧,故论其书。 论:整理。 B.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序:次序。
C.聊以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 盪意:动荡的意念。盪,“荡”的异体字。 D.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述:阐述。
21.在“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的意思是: A.忧虑 B.恐惧 C.警惕 D.痛苦
22.“府”的本义是“收藏文书的地方”。《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一文有“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句,其中“府”用的是:
A.直接引申义 B.本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23.“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的意思是: A.一向 B.从前 C. 趋向 D. 刚才
24.“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的“思过半”意思是: A.发现很多 B.思考很多 C.收益很多 D.担忧很多
25.“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的“见”义为:
A.看见 B.同“现”,显示 C.见解 D.相当于“被”。 26.“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的意思是: A.若不是才学高深之人,怎能探求医理要旨 B.自己不是才学高深之人,怎能探求医理要旨 C.虽然自己才学不高,仍能探求医理要旨 D.医理高深,怎能探求其要旨
27.下列句中,“之”用作宾语前置标志的是: A.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B.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C.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D.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28.“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意在强调: A.天资之聪明 B.知识之完备 C.见解之周密 D.训诂之重要
29.“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属”的意思是: A.接续 B.属于 C.种类 D.通“嘱”,嘱托 30.以下“惟”不属于范围副词的是: A.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B.惟恐一人不悦,则谤端百出。 C.学者惟明,至道流行 。 D.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31.“《难经》而然,《内经》可知矣”中,“而”义为: A.就 B.尚且 C.如果 D.并且
32.“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中的“敷演”义为: A.演变 B.扩大 C.敷衍了事 D.铺叙引申
33.“而言不能该者,不拾以图,其精莫聚”中的“拾”义为: A.记录 B.检查 C.验证 D.补充
34.“言之未竟,知必有阚余之谬而随议其后者”中的“阚”义为: A.敢 B.显露 C.看到 D.根据
35.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中的“已”义为: A.完 B.过 C.通“以”,原因 D.通“矣”,语气词 36.“其余五气,概未之及”中的“概未之及”义谓:
A.完全没有谈到 B.完全不能涉及五气 C.大概没有涉及它们 D.一概没有涉及它们
37.下列句中的“以”与“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中的“以”义相同的是:
A.所谓温者,寒中之温,以其书本论伤寒也。B.父以授子,师以传弟。
C.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 D.然以天下至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方。 38.“虽然,作者谓圣,述者谓明”,此句意谓: A.即使创作称为圣贤,叙述称作明智 B.虽然创造的人是圣人,叙述的人是贤人
C.即使这样,但首创的人叫做圣哲之人,阐述的人称作贤明之人 D.虽然首创的人称作圣哲之人,但叙述的人可叫做贤明之人 39.“且惧世之未信之也,藏诸笥者久之”中的“诸”义为: A.于 B.各 C.之于 D.众多
40.“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之疏也”中的“困”义为: A.行不通 B.困惑 C.困难 D.困倦 41.“世俗乐其浅近,相与宗之”中的“宗”义为: A.根本 B.推崇 C.典范 D.继承
42.“下土闻道若张景岳之徒,方且怪而訾之”中的“訾”义为: A.诋毁 B.惊奇 C.议论 D.鄙视 43.“穷源竟委,作为是书”中的“穷源竟委”义为:
A.探究流派 B.探究源流 C.探究根源 D.不分源委 44.“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中的“犹且”义为: A.将要 B.并且 C.犹如 D.仍然
45.“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中的“嚣然”义为: A.嚣张 B.吵闹 C.饥饿 D.虚弱
46.“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中的“偏”义为: A.偏于一方 B.仅,独 C.虽然 D.遍 47.“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中的“亲”义为: A.亲近 B.接近 C.结合 D.一致
48.“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中的“交赊相倾”可解释为: A.都赊欠都倾泄 B.共同施舍互相倾心 C.近的远的相倾斜 D.近的远的相排挤
49.“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劲刷理鬓,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该段话的含义主要是:
A.情志作用巨大 B.精神不可耗散 C.养生极端重要 D.饮食起居宜加珍摄 50.“虽少庶几,莫知所由”中“几”义为:
A.多少 B.与“庶”共同表示“羡慕”义 C.养生的精妙 D.与“庶”共同表示“希望”义 51.“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的“尚”义为: A.高尚 B.祟尚 C.通“长” D.久远 52.“惟当审谛覃思”的“审”义为: A.详细 B.审查 C.了解 D.知道 53.下列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A.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
B.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C.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 D.议论人物,炫耀声名。
54.“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此句意谓:
A.医方难精 B.医方易学 C.古今方不同 D.治病应灵活
55.“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中,“功夫”、“形迹”可解释为: A.时间、世故 B.工夫、客气
C.耽搁时间、客气 D.耽误时间、婉言推托 56.“阴阳报施,岂诬也哉”的“诬”义为: A.诬蔑 B.欺骗 C.轻视 D.诬陷
57.以下喻良医高超医术而庸医很难懂的是( ) A.错节盘根,必求利器。B.《阳春白雪》和者为谁?
C.骐骥不多得,何非冀北驽群D.帷幄有神筹,几见圯桥杰坚? 58.在《阳春白雪》,和者为谁”中,“和”之义为( ) A.唱和B.以及C.连同D.跟着 59.比喻疾病繁难复杂的是( )
A.朱紫混淆B.错节盘根C.疑似之秋D.惑乱最易
60.在“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中,“矧”之义为( ) A.何况B.拉弓C.射箭D.箭长
61.在“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略同”中,“而”之义为( ) A.而且B.可是C.如果D.不译 62.在“精切者已算无遗策”中,“精切者”具体是指( ) A.精细的人B.良医C.用心的人D.小心谨慎的人 63.在“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中,“秋”之义为( ) A.秋天B.季节C.年代D.时、际 64.在“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中,“着”之喻义为( ) A.脚步B.个C.次,步D.计策、手段 65.在“执拗者若有定见”中,“执拗”之义为( ) A.坚决果断B.充满信心C.倔强固执D.胆识超人 66.在“熟读几篇,便见滔滔不竭”中,“滔滔”喻( ) A.水势大B.气势大C.知识渊博D.言语连续不断 67.“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的“素位”意谓:
A.不居官位 B.坚守岗位 C.索求官位 D.平素表现 68.“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此句译为: A.仆人所以衷心佩服并相信他是不朽之人。 B.仆人所以佩服并且确实把他当作不朽之人。 C.我因此佩服并且相信他是不朽之人。
D.这是我佩服并且确实把他当作不朽之人的原因。
69.“即或衰年无俚,有此附会”的“衰年无俚”可解释为: A.衰败之年无乡里 B.衰弱之时不粗俗 C.老年无聊 D.老年无伴侣
70.“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意谓: A.料想这以外一定有可以拯救人,可以延长世人寿命的异案良方
B.料想这以外一定有可以用来拯救人,可以用来使世人长寿的异案良方 C.考虑到除此之外一定有异案良方,可以用来拯救人,可以用来使世人长寿 D.考虑到除此之外还有奇异的医案高明的药方,可以帮助人,可以使世人活命 71.以下属指事字的是:
A. 女 B. 禾 C. 亦 D. 页 72.属于左形右声的是:
A. 衢 B. 颜 C. 视 D. 悟 73.属于改换偏旁的古今字关系是:
A. 然—燃 B. 赴—讣 C. 身—娠 D. 解—懈 74.“鼻衄”的“衄”读音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