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物理下粤教沪科版实验大全
(6)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2丁所示.他比较
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7)小伟要探究猜想④,重复甲、乙操作过程,小伟分别以较快和较慢的速度拉动木块做
匀速直线运动,发现F2>F1,他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他的结论 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8)小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11所示,重复实验,
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伟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实验七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命题点
1.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____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______,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海绵而不用纸板的原因:更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当物体的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__,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效果越明显。
例. 在茫茫雪原上,步行者常会陷入雪中,脚踩滑雪板者却不会陷下去(如图1),针对此现象
(1)你能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2)如图2是小萌利用海绵、两个相同的铁块来探究这一问题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中小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
②分析比较图乙、图丙的实验现象,图丙中把铁块竖放在海绵上的目的
是 ,由现象可得结论是 . 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填字母)。
A.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 t;B.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C.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3)分析比较 两个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4)进一步综合分析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
5
(5)小邹将海绵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无论是大块海绵还是小块海绵,
对海绵的作用效果都与之前一样.他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邹的方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6)小邹同学又将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分别平放与竖放在桌面上,观察到桌面都不发生形变,他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邹的方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7)实验时,如果旁边没有海绵,还可以选择 . (8)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实验八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命题点
1.转换法的应用:根据U形压强计中两管水面的__________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
3.实验前检查,若U形管中的液面不平,调节方法是拆除橡皮管,再重新安装;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a.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让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深度,____________进行实验。 b.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方向,____________进行实验。
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金属盒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液体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1.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例 在做“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探究方
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
较 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 . (2)使用压强计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
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填“漏气”或“不漏气”).如果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进行调节.①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3)比较图(a)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
而增大. (4)比较图(a)和图(b)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 (5)小明通过图(c)和图(d)两次的实验认为图(d)烧杯中盛的是浓盐水,他的结
论是不可靠的,因为 .
6
实验十 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命题点
1.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
2.利用称重法计算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变量法: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不同体积浸入同种液体,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在相同液体的不同深度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4.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例1】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部分操作、装置静止时测力计指针的
位置如图所示。
(1)b图中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由a、b、c所示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
密度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有关。
(2)由c、d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 m3。
(4)在图c中,若物体A完全浸没到水中后,继续向下移动(没触底),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仍为3 N,说明物体浸没后,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无关; (5)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 m3;
(6)实验时若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浮力,再测物体的重力,则会使浮力的测量结果偏____(填“大”或“小”);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____。(物体未接触容器底)
实验十一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命题点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用称重法计算浮力:F浮=G-F;
3.测量排开的液体重力的方法:先测出空桶的重力G1,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G2,则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为G排=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补充、排序、纠错;5.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密度; 6.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小鹭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所示。
7
(1)小鹭处理数据时,发现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漏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则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a、Fb、Fc、Fd。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用式子表示),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该同学还可____(填“A”或“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4)图b中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十二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例. 小明和小华利用如图9所示器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探究石块下沉的条件①测量石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G.
②测量石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一:小明利用量筒测出石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他可用公式 求得浮力;
方法二:小华采用另一种方法也测出了石块受到的浮力,其方法是 .
③通过比较石块的重力和石块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下沉的条件. (2)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
①测量蜡块的重力:小明的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蜡块的重力. 小华的方案: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求出重力.
你支持 的方案,理由是 .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
小明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入水中,待静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得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正确的方法是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