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东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东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1:44:47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的本质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困难主 要不在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

(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古希腊的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 “美的理式”,即“美本身”。它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这 美本身,加到任何意见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 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柏拉图在研究美的本质时, 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一, 他区分了“什 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第二,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 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美不是善,美不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

康德(1724-1804 年)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在美的 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他说:“至于审美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 它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 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所谓没有目的,即没 有客观的目的,指不考虑对象的性质和用途,与概念、利害无关。 康德对美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 第一,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他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着 极少的利

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第二, 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 的活动, 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 的真正原因。 第三, 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 性。 黑格尔(1770-1831 年)

黑格尔(1770-1831 年)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 界的本质。在美学上,他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可以看出,他认为美 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 的客观性相。 这个定义和柏拉图的“美是理式”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两者都是 把美的根源归于理念(精神) ,但黑格尔是辩证论者,他的理念不是与客观事物 相对立,抽象的存在于客观事物之外,而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显现”于 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黑格尔对美的本质所下定义虽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但是里面却包含了深刻 的辩证法思想。 首先,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其次,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 是统一的。 再次,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 强调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 克罗齐(1866-1952 年)

克罗齐(1866-1952 年)意大利人,他的美学建立在主观唯心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他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

属于事物,而属于 人的活动,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 直觉。这种直觉是先于理性,先于概念而产生的,是与理性和概念无关,孤立绝 缘的现象,所谓“见形象而不见意义的认识”。克罗齐认为,自然无所谓美 (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 322 年)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 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 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 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 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 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 可感知的时间内,一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万里长的活 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也就是在各部分之间 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达·芬奇(1452-1519 年)著有《画论》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 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整体的每一部分都和整体成比例。 荷迦兹(1679-1764 年)英国著名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著有《美的分析》 。 他认为“美正是现在所探讨的主题。我所指的原则就是:适宜、变化、一致、单 纯、错杂和量;——所有者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 美”。 博克(1729-1797 年) ,英国十八世纪美学家,他认为“我们所谓美,是指 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美大半是物体的一种性 质,通

过感官的中介,在人心上机械地起作用”。他根据经验事实对事物美的特 征作了归类。“美的性质,因为只是些通过感官来接受的性质,有下列几种:第 一,比较小;第二,光滑;第三,各部分现出变化;但是,低四,这些部分不露 棱角, 彼此像熔成一片; 第五, 身材较弱??; 第六, 颜色鲜明, 但不强烈刺眼; 第七,如果有刺眼颜色,也要配上其它颜色。”

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他说:“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 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总的来说,狄德罗虽然肯定了美的客观性,美 在客观事物的“关系”, 在美的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由于对“关系” 的概念,没有完全与社会历史深刻地联系起来,因此非常宽泛模糊,带有机械的 直观的性质,当然这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无物主义所共有的缺点。

(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具体的分析了现实各个领域中美的表 现: 首先,是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美。他分析了三种情况:一,普通人民(指 农民)看来美好的生活是“丰衣足食而又辛勤劳动,因此农家少女体格强壮,长 得很结实——这也是乡下美人的必要条件”, 青年农民或农家少女都有非常鲜嫩 红润的面色;二,上流社会中美人则是以纤手细足为美,甚至以病态为美。三, 真正的有教养的人(指知识阶层)认为“真正的生活是思想和心灵的生活。” 其次, 他认为自然美也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才产生的。车尔尼雪夫

搜索更多关于: 东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的本质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困难主 要不在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 (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古希腊的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 “美的理式”,即“美本身”。它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这 美本身,加到任何意见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 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柏拉图在研究美的本质时, 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一, 他区分了“什 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第二,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 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美不是善,美不是视觉听觉产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