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最新修改)(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最新修改)(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3:04:16

行信用贷款,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在掌握申请贷款学生的实际情况方面带来难度。现实的情况是,放贷银行主要是通过学生填写的申请材料和高校的推荐意见来进行审核的,只凭学生个人的人格、信誉做担保,金融机构无从审查学生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贷款学生并没有给银行提供实实在在的信用凭据,因此,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要求提供见证人,但见证人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学生还不了贷款,银行必然承担很大的风险。

从学生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也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尽管新政策实行借款学生视就业情况在1至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的做法,但数万元贷款依照合同在6年内还清,每月需还本付息高达600元。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面临着进入婚恋、购房等大额经济投入期。况且,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即使能够就业,但在工作初期工资水平也不是很高,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国家在贷款额度、还款期限等方面的现行政策规定得比较简单。

此外,学生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时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而我国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尚未建立,如果银行和学校与贷款的学生失去了联系,银行便很难追究其违约责任。而且,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和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社会整体约束力也比较薄弱,至今仍未建立起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行为的惩罚机制,银行自身也没有一套很好的追款方式和惩罚措施,很多银行都是把追踪工作压给高校去做,因此,即使能找到违约的学生,银行方面也难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失信行为进行严惩,以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同时,社会信用缺失,对学生的信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严重的冲击着高校学生的诚信程度,再加上高校的诚信教育没有跟上,从而进一步使得这种现象无法得到很好的抑制。据银行方面统计,助学贷款的还贷违约率比较高,没及时还款的学生中,许多都是因为信用意识淡薄,有的学生毕业之后,更改了手机号码,入学登记的家庭住址又不存在,或者已经搬迁,这种情况下,要找回学生偿还贷款是难上加难。 4.2.3学校的原因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党和政府、高校助困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

节,各高校领导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助学贷款政策的深远意义,积极协助各商业银行完成助学贷款具体实施中的各项手续,还主动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规范贷款程序、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等,在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方面的弊端:大部分高校助学贷款管理机构隶属于原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部门,如学生处或学工部。这样必然会存在贷款管理机构与学籍管理机构分离的现象,如衔接不好,就可能在“休、停、转、退、毕、升”等环节出现管理真空,不能有效地制约毕业生确定还款计划以及按期还款。同时,学校在追踪贷款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也使得具体的追踪工作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此外,连续扩招使得贫困生比例增加,导致欠款问题严重。一方面,有些学校为解决欠款问题,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如招生、学校声誉以及发展等,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助学贷款的政策待遇。另一方面,助学贷款虽然部分缓解了高校欠费问题,但按照新政策规定,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明确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高校各承担50%,并且实行高校获助贷款与该校毕业生还款情况挂钩的政策,这给高校参与助学贷款发放带来了新的问题。 4.2.4学生的原因

助学贷款是资助学生完成学业的最好途径,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对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时存在以下现象:

1、大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自山区、农村或城镇的下岗职工家庭,家里的年收入不高,面对现在高昂的大学学费,他们只有把缴纳学费的希望寄托于学校的帮助,这些人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关注程度也最高;

2、压力过重导致部分贫困学生不敢贷款,部分学生在贷款问题上存在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认为贷款意味着贫穷,低人一等,他们害怕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贫困,怕人瞧不起。另一方面,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比较低,怕给未来造成负担,而不敢贷款;

3、部分贷款学生对助学贷款的偿还机制不是很了解,盲目抱着 “不贷白不贷”的心理而申请贷款;

4、还有一些不是贫困的学生,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为舒适,而学校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辨别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贫困,很容易使这批同学也顺利通过审核获得贷款。这就可能改变了助学贷款的初衷,使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并没有申请到贷款,而条件不算太差的同学却得到了贷款。

随着贷款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学生所借贷款也随即进入了偿还阶段,可是就现实状况而言,偿还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也暴露出贷款学生个体间不同的行为特征:

1、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国家助学贷款合同要求,他们诚实守信,在进入还款期时按时偿还贷款;

2、部分同学违约不是主观愿望,主要是因为家庭特别贫困,毕业后参加工作所获得的工资不仅要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还要负担家里的生活,加上有的家庭有病人需要长期治疗,这些基本的生活开支却使得个别同学根本无力偿还贷款。据测算,如果一个学生在校4年贷款24000元,毕业后还贷期限为6年,则他每年要支付利息就是1641.6元,6年合计为9849.6元。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6年还清本息,一年近6000元,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现实中已就业的贷款毕业生,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收入水平偏低,生活负担也较重,很难想象可以用6年的时间还清贷款。因此,在全国就业情况不理想的状况下,部分贷款学生长期落实不了工作岗位,自己的生存问题尚难解决,更不要说拿出钱来还贷款了;

3、部分同学诚信意识差,只看到了自己眼前的利益,根本不去在乎他人的利益和损失,在有能力还款时,却把钱财用于生活享受,或者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如购房、买车等;

4、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于自己还不还贷款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始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只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果银行追债,他们则会还款,如果银行不闻不问或者是没有什么严重的惩罚措施,他们则会选择不偿还贷款;

5、还有一部分借贷学生利用毕业后流动性大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特点,毕业后有意隐瞒个人收入,有意不提供工作单位地址。

6、也有部分家长对贷款认识不够,认为欠国家的钱能拖就拖对于学校或者

银行的追踪贷款工作没有积极配合等。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行信用贷款,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在掌握申请贷款学生的实际情况方面带来难度。现实的情况是,放贷银行主要是通过学生填写的申请材料和高校的推荐意见来进行审核的,只凭学生个人的人格、信誉做担保,金融机构无从审查学生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贷款学生并没有给银行提供实实在在的信用凭据,因此,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要求提供见证人,但见证人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学生还不了贷款,银行必然承担很大的风险。 从学生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也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尽管新政策实行借款学生视就业情况在1至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的做法,但数万元贷款依照合同在6年内还清,每月需还本付息高达600元。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面临着进入婚恋、购房等大额经济投入期。况且,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即使能够就业,但在工作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