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北大自考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总复习资料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和补贴 7.比较适合于类似自动流水线操作员等容易量化的岗位的工资标准是 P90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和补贴 8.计件工资的核心是 P90
A.单位工作时间 B.单件劳动定额 C.单位时间的标准工资 D.计件单价 9.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是指 P91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0.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报酬是指 P92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1.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报酬是指 P92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2.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院职工特殊保健津贴都属于 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3.高空津贴、下井津贴、野外工作津贴、高温作业津贴、气象站津贴、夜班津贴、中班津贴等属于 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4.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属于 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5.“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相关法规是 P94
A.《劳动法》第45条 B.《劳动法》第46条 C.《劳动法》第47条 D.《劳动法》第48条 16.按照《最低工资规定》,全日制就业劳动者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为 P95
A.年最低工资标准 B.季最低工资标准 C.月最低工资标准 D.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7.按照《最低工资规定》,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为 P95
A.年最低工资标准 B.季最低工资标准 C.月最低工资标准 D.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8.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 P100
A.100% B.150% C.200% D.300%
19.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 P100
A.100% B.150% C.200% D.300%
20.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 P100
A.100% B.150% C.200% D.300% 21.在企业破产清偿中用人单位应按清偿顺序首先支付欠付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的相关法规是 P101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企业破产法》 D.《企业租赁法》
22.某人本月工资总额为10000元、本月其他收入为2000元、物价补贴为500元、子保费为200元、电话补贴为300元、房租补贴为500元、住房基金为5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额为1600元。其月应纳所得额为 P107
A.8000元 B.8100元 C.8200元 D.8400元
23.某人月应发工资为1850元,当月工资扣医保30元,扣公积金120元,该月发放奖金1200元,适用所得税率为10%,速算扣除额为25元,该人应缴纳所得税为 P108
A.150元 B.125元 C.105元 D.95元 24.职工福利基金的主要和常规来源是 P111
A.按国家规定从企业财产和收入中提取 B.企业自筹 C.向职工个人征收 D.福利服务收入 24.按国家相关规定,计提职工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的 P111 A.10% B.15% C.14% D.18%
25.我国《公司法》规定在税后利润中按 计提公益金 P111 A.5% B.10% C.15% D.20% 26.被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以外的职工福利支出是 P111 A.职工福利费 B.公益金 C.工资 D.奖金 27.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如兴建职工宿舍、职工俱乐部的是 P111 A.职工福利费 B.公益金 C.工资 D.奖金
17
二、多项选择题
1.同工同酬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P88
A.劳动者的学历相同 B.劳动者的年龄相同 C.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D.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工作量 E.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2.《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指出,工资总额包括 P89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津贴、补贴 D.加班加点工资 E.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3.计时工资的标准一般分为 P90
A.年 B.季 C.月 D.日 E.小时 4.属于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包括 P92
A.高空津贴 B.井下津贴 C.野外工作津贴 D.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 E.高温作业津贴 5.属于年功性津贴的是 P92
A.工龄津贴 B.教龄津贴 C.护士工龄津贴 D.工人技师津贴 E.班(组)长津贴 6.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包括 P107
A.工资、薪金所得 B.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C.对企事业单位的承保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D.劳务报酬所得 E.稿酬所得
7.实行比例税率的个人所得包括 P107
A.劳务报酬所得 B.稿酬所得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E.财产租赁所得 8.专门性职工福利机构包括 P110
A.职工福利基金管理机构 B.职工住宅管理机构 C.职工生活管理机构 D.职工文体管理机构 E.女职工福利管理机构 9.职工福利基金的法定来源主要包括 P111
A.按国家规定从企业财产和收入中提取 B.企业自筹 C.向职工个人征收 D.福利服务收入 E.政府财政拨款 三、判断改错题
1.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劳动报酬的全部。 × P86 2.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部分劳动报酬为根据。 × P89
3. 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不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 P94
4.《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也可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P98
5.在破产清偿中用人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清偿顺序,优先偿还其他债务,然后再支付欠付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 × P101 四、名词解释题
1.同工同酬:即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不分其性别、年龄、民族等差别,对同等数量、质量的劳动支付相同的劳动报酬。 P88
2.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P94
3.职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劳动福利,是指用人单位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为满足劳动者生活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向职工及其亲属提供 一定货币、实物、服务等形式的物质帮助。 五、简答题
1.工资具有的特点。 P86
答:①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获得的。 ②工资的标准必须是事前规定的。
③劳动者工资的支付依据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④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定期支付。 ⑤工资的形式和水平由企业依法自行规定。
3.简述确定计时工资的步骤及计时工资的优缺点。 P90
答:确定计时工资的步骤主要包括:先确定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生产经验等基本因素;以上述评估因素来确定劳动者的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再根据上述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并参照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来发放相应的工资。
计时工资的优点是操作较为简单,评估较为容易;其缺点是只能反映劳动者应该提供的劳动量而非真实提供的劳动量(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因此,这一工资形式适用于那些难以量化的岗位和工种,如管理和行政人员。
2.《劳动法》第49条指出,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的因素包括哪些? P95
答: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②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③劳动生产率; ④就业状况; 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应纳所得税的范围包括哪些? P105
18
答: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③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保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④劳务报酬所得。 ⑤稿酬所得。 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⑧财产租赁所得。 ⑨财产转让所得。 ⑩偶然所得。 ⑾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六章 社 会 保 险 [重点章] 本章相关知识链接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P123 6.1 概述
6.1.1 社会保险的概念 P114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国家实行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围。 ....
社会保险主要是规定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劳动者的保障制度,而社会保障则是规定全体成员的保障制度。 .......................6.1.2 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6.1.3 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 P115
1.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
我国《劳动法》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①退休; ②患病、负伤; ③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④失业; ⑤生育。 2.社会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 P116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 ..........
3.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P116
根据《社会保险财务制度(试行)》第10条,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
①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②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③职工个人缴纳的储蓄性养老保险费;④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⑤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⑥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生育保险费;⑦按规定加收的滞纳金;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存储利息及兑付有价证券利息;⑨基金保值、增值的收入;⑩政府给予的补贴;⑾职工社会保险基金异地转移收入;⑿社会保险基金其他收入。 6.2 养老保险
6.2.1 养老保险概述 P117
养老保险(也称为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养老保险的含义
2.养老保险的特点 P117
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6.2.3 养老保险基金
养老保险基金是支付养老保险待遇而筹集储备的资金,是维持和发展养老保险事业的必要前提。在整个社会保险基金中,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最大,支付时间最长,因此在社会保险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 1.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 P117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被保险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收益和利息收入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构成。 .....
2.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3.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监察
①由政府主管领导任主任的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 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 ③社会保险基金监事会 4.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P118
19
基金保值、增值的方式有:购买国库券以及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6.2.3 基本养老保险 P118
基本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由国家统一规定政策并强制实施。
1.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范围 2.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 3.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4.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
5.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条件 P121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①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即特殊工种,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③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满15年的
6.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接续和清理
6.2.4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及企业年金 P123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表现形式是企业年金制度。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年金基金由下列各项组成:
(1)企业缴费; (2)职工个人缴费; (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
6.2.5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6.3 医疗保险
6.3.1 医疗保险的概念和原则 P125
医疗保险是在人们生病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由国家或社会向病人或者受害人提供医疗服务、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 6.3.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6.3.3 医疗保险的相关法规
1.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P125
建立统筹基金,是为了保证职工得了大病后的高额诊疗费由社会群体间互助共济。共担风险,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而实行个人医疗账户,有利于强化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增强职工的个人医疗费用的意识。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
2.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 6.3.4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6.4 工伤保险
6.4.1 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受伤、患病、致残或死亡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健康的权利;并为因上述两种情况导致死亡的职工的供养亲属提供抚恤金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是我国施行范围最为广泛的社会保险项目之一。
工伤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P130
①工伤保险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使劳动者负伤或残废,雇主即应负担赔偿责任。 ②工伤保险费由雇主承担,劳动者个人不需要缴纳费用。 ③工伤保险的待遇标准相对较高,受伤害者享受的服务项目较多。 6.4.2 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和缴费原则 6.4.3 工伤保险基金的组成及支付范围 1.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 2.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
①工伤保险待遇; ②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③法律、法规规定那个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6.4.5 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6.4.6 工伤保险待遇 1.一般工伤待遇 P138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