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与材料 - - 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4.3地热利用关键技术尚待突破
经历了地热开发热潮后,我国地热利用技术尤其是地热发电技术没有形成积累,也正是这段时间拉大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相比较风能和太阳能,地热项目规模太小,很难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形成较强的技术联盟。EGS研究开发涉及资源评估、资源开采和地下工程、热流控制和热力发电系统等技术。目前国内有一些科研院校具有资源评估和开采的研究条件和具有开发高效地热发电系统的实力和经验;国内石油公司进行5OOOm以浅钻探已不存在技术问题,但我国目前EGS技术研究开发尚处于空白,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也尚未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企业生产布局、产品结构和利用方式不合理,重开发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地热开发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部分地热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粗放,竞争无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不按规定开采地热资源,不采取综合利用措施,资源利用率低。如采取直供、直排供暖方式的地热井,其热能利用率仅为20%~30%,造成了地热资源的严重浪费。
4.4地热产业缺乏扶持政策
我国长期忽视地热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作用,对其竞争力认识不足,导致地热产业在政策上支持力度偏弱,社会各界对地热的认知度不高。总体上看,地热供暖及地源热泵产业虽然已得到国家政策扶持,但力度还不够。而地热发电产业
近30年来几乎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可再生能源法》虽然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并没有明确了地热发电项目的优惠扶持政策。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地热产业更多地呈现粗放型发展,在利用地热资源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地热资源,缺乏集约化综合梯级利用发展的模式,使得地热资源利用率较低。EGS发电成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据美国和澳大利亚EGS开发试验后评估,目前EGS发电成本为0. 45美元/度。如地热钻探开采技术实现国产化,在我国建设5~58IOMW的EGS试验发电厂,初步投资估计3一4万元/kW,其投资和发电成本已与风能发电接近(按实际利用率为风能的3~4倍计算,远低于太阳能发电。而按目前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地热钻探开采成本还会大幅度降低。所以一旦EGS开发技术取得突破,其应用前景将比风能、太阳能更具有竞争力。
五、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断推进我国地热资源的发展,真正使地热资源资源为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服务。
第一,建立国家级平台,提高创新能力。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成立“国家地热能源研发中心”,整合全国优势力量,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突破关键技术,强化对国家战略任务、重点工程技术的支撑和保障,提高地热能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从国家层面上将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到与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相同的高度;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支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发展,并且制定严格的地热行业准入制度,以及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的资质制度,以规范地热行业的投资行为。
第二,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实施示范工程。将中低温地热发电、增强地热系统(EGS )技术研究开发列人国家“973 \, \863”计划,针对我国技术积累少、水平低、与国际差距大的现状,重点解决地热能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以国家财政扶持和企业投人结合的方式,实施中低温地热发电、增强地热系统(EGS )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地热资源的支持力度,摸清资源家底。启动调查研究项目,科学规划,重点部署,开展适宜发电的地热资源以及增强型地热资源
的调查研究,进行全国地热资源评价和区划,确定我国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重点地域。
第三,要发展地热资源循环经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地热资源可持续发展意义在于,它是保证当前及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地热的开发要尽量减少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这就要我们必须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采取有效的管理体制、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制度、法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应当朝着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第四,要科学利用地热资源,有效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的统一,实现地热资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地热资源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地热的直接利用和梯级利用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与地热发电相比,直接利用地热具有高达50%~70%的利用效率,而地热发电仅为5%~20%。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地热类型齐全,分布广泛。而高温地热资源仅分布在藏南、滇西和川西地区。因此我们要采取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减少浪费,提高地热利用率。
第五,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地热发电产业化。在《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规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参照太阳能、风力、生物质能发电国家补贴的方式,对地热能发电实行激励机制,以保证我国地热发电和增强地热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地热在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地热需求市场和发展空间。开发温泉住宅区、温泉度假村、温泉康乐中心等,力争使地热房地产业和地热旅游业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六、参考文献:
[1]马立新,田舍.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09:19-21+47. [2]王贵玲,张发旺,刘志明.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 地球学报,2014,12. [3]田光辉,王曦,林黎,赵苏民,宋美钰,蔡芸,王平.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成果浅析[J]. 地下水,2015,01.
[4]张国坤. 大力推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促进崇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J]. 上海国土资
源,2014,02:3-34.
[5]我国将从4个方面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J]. 机电信息,2013,19:1.
[6]王军善 “十二五”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提速[N]. 中国改革报,2012-04-12009.
[7]滕艳 约记者 孙敬 通讯员 雷鸣. 新能源 蓝天梦[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04-1100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