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地理1-9章讲义(1) - 图文

中国地理1-9章讲义(1)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3:15:05

的大气被分为南北两支。

冬季西风带中心的位置在青藏高原西端偏南,南支比北支气流强大得多,故称“南支急流”。

南支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高原南侧成槽,加剧西南干暖气流势力。

北支在高原西北面,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转为西北气流,进一步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高原北侧成脊,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强化西北地区的干旱化。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气流相对静止区正好处在四川盆地上空,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微风区,四川多云雾也与此有关。

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叉、绕行、东流与汇合,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扩大了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其南界可达15-20°N,从而使冬季风南下得更远。

同时,南支西风消长是冬夏季风交替的一个重要因素。10月,西风带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出现,夏季风退出大陆,冬季风成为我国天气的主宰。次年5月末6月初,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带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长江流域梅雨出现。 (2)北部冬季风分支

冬季来至蒙古高压的冬季风从源地吹向东经95°附近,碰到青藏高原时分为东西两支:

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向塔里木盆地;

一支沿祁连山呈西风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

这种现象在近地面层比较明显。 (3)夏季西南季风分支

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 一支在喜马拉雅山脉转为东风向西;

另一支沿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2、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对近地面层气流起屏障作用 高原南侧:

夏季印度半岛很少受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

冬季印度地区由于高原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高而气压低,温度年较差较小。

高原北边:

夏季新疆、河西走廊一带,由于高原阻挡了海洋气流的侵入,形成少云雨的干燥天气。

冬季蒙古一带,由于高原的屏障作用,很少受南来暖湿气流的影响,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形成强大的蒙古高气压。

高原西侧和东侧:

冬半年,高原西侧阻挡了从西来的西风气压系统,有的在高原西侧停留、减弱,甚至消亡。高原东侧的四川、汉中,为气流的相对静止区,气流扰动少,风力弱,多小涡旋,少有发展。 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

夏季新疆、河西走廊一带,由于高原阻挡了海洋气流的侵入,形成少云雨的干燥天气。

冬季蒙古一带,由于高原的屏障作用,很少受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有利于冷

17

空气的堆积,形成强大的蒙古高气压。

西侧阻挡了从西来的西风带气压系统,有的在高原西侧滞留、减弱,甚至消亡。 东侧四川、汉中一带,为气流的相对静止区,气流扰动少,风力弱,多小涡旋,少有发展。

冬季印度地区由于高原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高而气压低,温度年较差较小。

夏季印度半岛很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 3、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同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类似于大陆与海洋之间的热力差异。冬季高原是冷源,夏季是热源。

高原的热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夏半年。春季,高原迅速升温,气压下降,5月末6月初青藏热低压建立,盛夏,高原加热作用最强,高原近地面层形成热低压,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层相对为高压。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上升,到高层辐散。在对流层上部(200—100mb),出现青藏高压。青藏高压的出现,是高原加热作用的结果,也是大气辐合上升运动强烈的标志。从7月850mb和500mb平均流场图还可看出,四周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印度热低压的强度和我国夏季风势力。青藏高压是夏季风环流的加热机。

冬半年,青藏高原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层出现冷高压,高原面上有下沉空气和辐散气流。青藏冷高压的出现,加强了蒙古高压,也即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势力。 由于高原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的冷热源作用差异引起了特殊的气压场,形成了高原季风现象。高原季风影响的范围,大于高原本身,东界约在110°E。 4、独特的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

5、青藏高原隆起与气候区域分异

东部季风区形成与发展与青藏高原的隆升相对应

高原隆升的3个主要阶段:距今10~9 Ma的隆升,亚洲季风形成;距今3.6~2.6 Ma,高原加速隆升,亚洲冬、夏季风同时加强;距今2.6 Ma以来,高原持续隆升,亚洲季风、冬夏季风变率加大,冬季风加强。 西北地区有干旱化的趋向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使下沉气流加强,特别是印度洋水汽被阻截,加剧了干旱化。

青藏高原北侧和东北侧干旱荒漠的形成

北侧和东北侧,从新疆、甘肃、宁夏以至内蒙古,范围广大的现代温带干旱荒漠的形成,以及华北地区干旱程度的增强,是高原隆起和现代季风环流形成与加强的结果。 青藏高原区寒旱化

青藏高原在抬升的过程中,一方面伴随降温过程,另一方面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被阻挡,边缘山地降水增加,内部则出现寒旱化。 中国3大气候区分异 东部区

区域演变趋向

东亚季风系统形成与加强

原有背景 海陆季风、比较湿润 主要影响

18

? 冬季风向南扩展——势力大增

? 高原季风加大海陆季风强度——气温年较差大,降水 集中于夏季

? 西风分支的建立与消退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季风进退 (10月/5月)

? 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季风区温度带南移

西北区

区域演变趋向:干旱化

原有背景 深居内陆,比较干旱,以荒漠、荒漠草 原、干草原为主 主要影响

? 加剧冷空气堆积下沉 ? 印度洋水汽被阻截

? 干旱程度加剧,范围扩大 青藏区

区域演变趋向—寒旱化 原有背景

高原面,<2 000 m,仍为亚热带稀疏草原、草原气候 主要影响

? 高原阻挡印度洋水汽、太平洋水汽,内部变干 ? 高原降温,变寒冷 ? 高原季风

(三)地貌结构对气候的影响 1、地势高低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冬季风南下有所加强;夏季风受其阻止,难以进入西北和青藏。

西北地势较高,高山环绕,深居内陆,共同影响了海洋气流的深入。 青藏海拔太高,海洋气流难以深入。

云贵高原地势较高,虽然地处低纬,但夏季凉爽。 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温度高。 2、多山的地表

我国幅员广大,山脉纵横交错,既使气候东西南北各区域大有差异,又使邻近地方气候山前山后不一,山上山下不同,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1)山脉阻挡或引导气流。

我国寒潮路径迂回曲折,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东西向山脉常成为南北冷暖气流的屏障,助长了南北间气候的差异,成为气候和自然带的分界线。例如,秦岭山脉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也是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分界。南岭山地常使冷空气受阻,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到此移速减缓甚至呈半静止状态。

横断山脉南北走向的河谷成为西南季风深入高原的通道。 (2)山地使气候的地带性规律复杂化。

山脉向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并产生焚风效应。台湾山脉、长白山、峨眉山,喜马拉雅山向风坡是著名的多雨区。背风坡如大兴安岭东南侧。

各区山地垂直带谱不同,使气候的地带性规律复杂化。西北地区,由于高山的壁障使闭塞盆地十分干旱,但高山上截取的大量水汽成为干旱区的水源,使干旱区

19

中出现不少沃土绿洲和成片的草坡、山林。

第二节 大气环流

一、 冬季环流 二、夏季环流 北半球行星风系

30°N以北为西风带

30°N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25°N—35°N为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受东风气流制约。 一、冬季环流

(一)冬季气压中心

冬季低层大气中影响我因的主要气压中心有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图3—6) 1、蒙古高压:是亚欧大陆冬季最强大的冷高压。1月中心位置在阿尔泰山东部、蒙古高原西北部,中心强度可达1050mb。它的成因主要是太阳的迅速冷却,而平坦辽阔的高原面也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10月开始出现,1月最强。其强弱变化,主宰着我国冬季冷空气的活动。

2、阿留申低压:秋季开始出现,冬季最强可达996mb,夏季消失。它的强弱变化与蒙古高压相反。强盛时可吸引寒潮东去,减弱时可使我国东部寒潮南下的频率增大。

(二)冬季气团与盛行风向

冬季控制我国近地面层的气团主要是极地大陆气团。它以蒙古高压区为源地,性质寒冷而干燥。极地大陆气团的移动,成为冬季风。

由于移动经过的下垫面性质不同,极地大陆气团又可分为陆上变性、冷海变性、暖海变性等3种变性气团。不同特性变性气团的移动,使经过地区冬季气候有所不向。

850mb图上(图3—8),蒙古高压所在地区表现为反气旋环流,南疆为倒灌东风,寒冷而干燥。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华北为西北风,华中、华南转为东北风。东南沿海还常出现回流东风(即海上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的移动),给低纬大陆地区输送一定的水汽。

冬季在我同西南地区还经常吹西南风。它是从北非经阿拉伯半岛、南亚吹来的干暖气流(也称为热带高空气团)。 (三)冬季锋面

我国冬季锋面有北方的寒潮冷锋、南方的华南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等。 1、寒潮冷锋:发生在极地大陆气团与变生极地大陆气团之间,常出现在我国北部地区,以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出现频率最高(图3—11)。寒潮冷锋所经之地,往往引起强烈的降温和大风,东北地区还会出现雨雪天气。

2、华南准静止锋:发生在各种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界面上,而1500m上空实为副热带反气旋与西风环流的切变线。华南准静止锋以南岭山地、武夷山和南海北部等地出现的频率最高,所停留地区常出现阴雨天气。

3、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云贵高原一带,由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暖流(热带高空气团的移动)交绥而成。锋面东西两侧天气不同,东侧贵州多阴雨,西侧云南多晴朗天气。

4、天山准静止锋:冬季极地大陆气团及冰洋气团受阻于天山北坡,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 (四)冬季锋面气旋

主要发生在南北两个锋面系统上,北部为蒙古气旋和东北低压,南部为江淮气旋

20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地理1-9章讲义(1)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的大气被分为南北两支。 冬季西风带中心的位置在青藏高原西端偏南,南支比北支气流强大得多,故称“南支急流”。 南支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高原南侧成槽,加剧西南干暖气流势力。 北支在高原西北面,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转为西北气流,进一步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高原北侧成脊,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强化西北地区的干旱化。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气流相对静止区正好处在四川盆地上空,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微风区,四川多云雾也与此有关。 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叉、绕行、东流与汇合,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扩大了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其南界可达15-20°N,从而使冬季风南下得更远。 同时,南支西风消长是冬夏季风交替的一个重要因素。10月,西风带南移,南支西风气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