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碎片阅读”
“碎片化阅读”写作指导
连雪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一、材料适合写作类型判断:时评。也就是说命题人的希望你对这件事发表看法,表明态度。判断一个材料作文是否是适合写时评,有两个简单的评判标准。一是材料是发生在当代事或社会现象,二是写作要求中有这么一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二者要兼
之。
二、时评写作思路引导:高中作文时评是对当今时代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现象、问题,针砭时弊,表达自己观点态度的论说形式,传达一种“以利益诉求为主旨”的言论。因此,必须做到“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要有思辨性,论证方法适合以讲道理为主。写作切入时,一般有三种形式:赞扬式、批评式、建议式。写作中要有角色意识,就是,站在为材料中“谁”一方,为“谁”说话。常用的结构是:引+议+联+结。论证过程是:析材料+论危害\\好处(+挖根源+提建议——两个也可不要,但写了易使作文达到发展等级,)。
三、材料解析: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现象可能的态度。
赞扬: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批评: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建议:适度的碎片化阅读,有利于?? 2、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利:(1)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2)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3)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弊:(1)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
读,淹没真相;(2)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3)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4)属于快餐文化,不利于人们深度学习和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与盲从?? 3、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功利化阅读、“眼球式阅读”、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4、碎片化时代,可设想的做法?
碎片化信息的发布者: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
碎片化信息的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社会管理者:加强对碎片化信息的管理,纳入法律监管,引导公众进行长篇阅读,深度思考?? 【佳作示例】
零为末,整为根
1阅读塑造了人的心灵,而好的阅读更使其茁壮成长,终成荫蔽人生的参天大树。阅读之于人也正如此:碎片化阅读于外部呈现,但它终是那心灵之木的枝末;完整性阅读在内部彰显,它才是一棵树的根本。
2树之末与根相互依存,但我们应注意不可本末倒置,在阅读中应先茁根。即先进行足够数量与质量的完整性阅读以构筑“发达的根系”。因为通过书本这样的传统的媒介进行的连续性阅读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完整性阅读对时间、空间的基本要求无形间也对人的精神与身体活跃程度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说,我们为完整性阅读付出了整块的时间、几乎完全的精力,于是它也是我们收获系统、完善、扎实的知识体系,哪怕就仅仅是感情的体验,也是更有深度与维度的体验。因此,用完整性阅读打好根基是非常必要的。
3也只有确认根与主干的长势良好后,我们才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尽情地垒枝笼叶。
4碎片化阅读正如那一树丰笼的末枝、末叶,它能伸向更远的天边,它沐浴了更多的雨露阳光。在社会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碎片化阅读确是更切合多数人实际的阅读,因为尽管今日人们的时间规划的越来越充实紧凑,还是有大把的时间从环环相扣的连接间漏掉了。而碎片化阅读相当完美地把这部分时间利用了起来,可说是减轻了最大的一种资源浪费。
5而且,碎片意味着更多的机遇,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见解与声音。是的,有时候乍现的灵感与它所作的严密阐述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火花,需要更多更敏捷的应答,需要更高远的天空与更迅速的气流——深埋于泥土中的根给予养分,却给不了所有的一切。
6然而,如果停留在碎片化阅读,其生而具之的不成系统的劣根
性,必然导致心灵在这种阅读中无法得到系统而完善的塑造,而不经意间陷入东家一言、西家一语式的迷茫或盲从。
7因此,阅读,我们必须以完整性阅读为根本,让它充满我们的心灵,去影响、去支配碎片化阅读这繁茂的末枝末叶;同时,在大量的碎片化阅读之后,我们敢于、善于将这些末枝末叶用成熟的秋风扫落,降临于心灵的土地,将它们化作根的春泥,成就更茁壮的心灵之树。
8善待完整与碎片化的阅读,正如爱一棵树就要爱它的全部。只要谨记:零为末,整为根。要不断的壮大树木的根,是它撑起整棵大树,是它让花果枝叶都记着来时的路;要伸展地上的枝,是他撑起一片阴凉,是它托了一棵树的绿叶、红花、生机勃勃。
【教师点评】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时评文——建议式。作者围绕该怎样对待“碎片化阅读”提出了建议——以完整性阅读为根本,碎片化阅读为枝叶。辩证的分析了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和与完整化阅读的相互关系。文章整体思路十分清晰,“引+议+联+结”别出蹊径;采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