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EAD课程设计D触发器
课程设计
(3) 与非门spice标准网表
图2.12与非门spice标准网表
(4) 与非门的仿真结果
图2.13与非门的仿真结果
上图为二输入与非门的仿真结果图,由图可知,该与非门的设计基本实现了与非门的功能,其中有些许失真是由于各种延迟所造成。 2.3.3 传输门电路设计
与普通的MOS电路的应用有所不同的是,在MOS传输门中,器件的源端和漏端位置随传输的是高电平或是低电平而发生变化,并因此导致VGS的参考点-源极位置相应变化。判断源极和漏极位置的基本原则是电流的流向。对NMOS管,电流从漏极流向
11
课程设计
源极;对PMOS管,电流从源极流向漏极。为防止发生PN结的正偏置,NMOS的P型衬底接地,PMOS的N型衬底接vdd。
在图2.14中的CMOS传输门采用了P管和N管对,控制信号Clkb和Clk分别控制P管和N管,使两管同时关断和开通。由于PMOS管对输入信号S高电平的传输性能好,而NMOS管对输入信号S低电平的传输性能好,从而使信号S可以获得全副度的传送而没有电平损失。下面给出了传输门的原理图、仿真参数设置、spice标准网表以及传输门的仿真结果。 (1)传输门电路原理图
图2.14传输门电路原理图
(2) 传输门的仿真参数设置
图2.15传输门的仿真参数设置
12
课程设计
(3) 传输门spice标准网表
图2.16传输门spice标准网表
(4) 传输门的仿真结果
图2.17传输门的仿真结果
上图为传输门的仿真结果,结果显示当Clkb为低电平,Clk为高电平时,信号能够通过传输门进行传输。
13
课程设计
3 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Layout)其实际为电路物理实现的设计,又称为物理设计。版图设计的任务是将电路的逻辑描述形式转化为版图描述形式,将这种版图描述用于图形发生器即可产生生产芯片所需的掩膜(Mask)板,并通过Mask光刻实现版图到集成电路芯片的物理转化。由于人工设计版图的周期长、错误多、费用大,现在大多采用自动版图设计技术,所以物理设计也称为自动布图设计。
3.1 版图设计基础
自动布图设计采用分级处理的方式(布图或称逻辑划分)将电路按功能块进行逐级分级,直到便于设计;然后将划分后的电路子块以某种方式进行排列(布局),最后对排成的电路子块进行连线(布线);这样的过程完成后即可实现版图设计,图3.1是一个版图设计的流程框图。
数据库逻辑划分布局布线设计检查人机交互
图3.1 版图设计流程框图
3.1.1 逻辑划分和布图规划
一个VLSI芯片可能包含百万个以上的晶体管,由于计算机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的限制,需要将复杂电路分解,通常把整个电路划分成若干个模块,缩小了处理问题的规模。若模块内的器件数还是很多,就进一步把模块划分成子模块。
布图规划是为整个芯片和每个模块都选择一个优化的折中布图方案。在逻辑划分以后,根据模块包含的器件数估计其面积,在根据和其他模块的连接关系以及上一层
1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