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之乡 - 云南
四下品社《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教学设计
狮岭学校 许敏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一个部分。 本单元突出了民族团结、共创文明,由“56个民族是一家”、“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之乡——云南”三部分组成。以“民族长廊”为编写主线,旨在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这部分内容对于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师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需要教师课前有充分的学习和感悟,介于本人在云南旅游时有心收集了一些资料,对云南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所以选择了这个内容。这一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自己介绍它被称为少数民族之乡的原因,“智力冲浪”活动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建筑、节日特点以及云南民族的风情,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云南地理位置的了解,知道为什么云南被称为是少数民族之乡。 2、了解少数民族的建筑,以及节日风俗。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民族特征的缩影。
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
3、通过搜集资料、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方面的情况,进一步锻炼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
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明需要保护和发扬。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 你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同学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呀! 2、 猜一猜,这里说的是哪里?
四季服装同穿戴, 蚂蚱能做下酒菜,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 新鞋后面补一块 , 娃娃全由男人带, 四个竹鼠一麻袋
这都说了那里的哪些特点?说的是哪个地方?(云南)
这说的是“云南十八怪”里的其中六怪。
3、同学们,我们班有谁去过云南旅游吗?还记得你都去过哪里吗,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美丽的云南。)
【设计意图:课前,从大家都喜爱的“旅游”这一话题入手,吸引大家兴趣,积极地参与到第二个内容上来,这“云南十八怪”中六怪,正是云南特色中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趣的六怪,这一内容的呈现,激发了大家想去了解云南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看地图,找云南
1、找一找方位:
师: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云南在哪个方位?请学生上台点。(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出示云南版图)这就是云南省的版图,“云南”又称为“彩云之南”,简称“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云南的秀丽风光?好,把眼睛睁大了! (出示图片配乐)
(课件配上云南特有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作背景音乐,随机出示云南的美景图。)
欣赏了美丽的云南,你感受到了什么?云南的风景非常美,其实它的音乐也很美。刚才看图片时的背景音乐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就是用云南一种特有的乐器吹奏的,知道叫什么吗?(看图片)看着不起眼,但有一个雅称:叫东方萨克斯,用它吹奏的乐曲,都非常委婉动听,它可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2、提示课题:
说到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那云南呢?(51个,课件出示数据,点击之后,云南省特有的民族变红,从而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之多),那么多民族中,人口超过5000人的就有25个少数民族,而这些红颜色的15个民族是云南省特有的,怪不得,云南会被称为是少数民族之乡!(课题出示:板书)
二、了解云南各民族名称
1、(课件按秩序出示各少数民族的居民图片与族名。通过直观地出示,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名称能够有深的感受,也更能激发大家的兴趣。)。仔细瞧瞧,这些少数民族当中你连名字也没听说过的有吗? 赶紧记一记,比比,谁记得最多。 谁来说说你记住了哪几个?
再来更难一点的,你能看图片来猜测他们的民族吗?
3、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云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山不同族”,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云南省少数民族的平面分布图,便于学生理解。) 3、总结:云南真不愧为少数民族之乡啊!
【设计意图: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云南的地理位置,基于本课的课题是:《云南——少数民族之乡》,想要了解云南,除了知道它在中国版图上的方位外,还应了解云南被称之为少数民族之乡的原因,所以,第一层面:我通过由学生调查而来的一系列数字用比较的方式来感受,从而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第二层面:在课件里,我出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居民的图片,让学生来体会;第三层面:通过看课件里的图片体会云南流传的那句话:一山不同族,从而从另一方面体会到云南少数民族分布之多。最后,对这番教学的目的进行总结,发出感叹。】
三、走进云南
过渡: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去这个少数民族之乡旅游,想去感受云南那浓浓的民族风情,可是,要是真的一个一个民族走下来,估计两个月也看不完。云南省政府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在美丽的滇池边建好了一个云南民族村,(出示图片:门口)接下去我们走进云南民族村,通过它,去了解云南,了解云南的民族风情。 1、.馆长留言,积极备战
看,我们来到了(云南民族村)的智力冲浪馆,有馆长留言,我们先来听听!(课件录音: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少数民族知识,冲过了这一关,才能进入民族村游玩,赶快准备一下吧!)同学们,馆长这是要考咱们呢!怕不怕?
昨天,老师要求大家去搜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资料,你们准备了吗?
看来都是对学习有准备的人.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资料的?(查找资料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
没关系,老师已经为同学收集了一些资料,就在你们的抽屉里,赶快拿出来,我们比比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些资料收集到自己的记忆中。这些资料是结合课本内容搜集的,所以阅读的时候还可以看看书本的图片,加深记忆。开始!(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学资料,教师巡视) 2.趣味闯关
过渡:好,我们就要进入智力冲浪馆开始闯关了,准备好了吗?把资料放回去,以你的精神状态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 (课件出示)
(1)判断题:云南共居住着51个少数民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25个,其中15个是云南特有的。(对 错)
(2)出示简笔画,辨析:苗族竹楼,傣族吊脚楼。(图文是否相对应)
A.存在的错误是什么?(结合辨析,使学生知道苗族的吊脚楼和傣族的竹楼所建位置有什么不同)
B.看真实图片,概括特点:竹楼和吊脚楼非常相似,但因为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所以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可见,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还和(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有关。 C.补充介绍:在云南,还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建筑,(出示图片)傣族曼飞龙塔、白族的大理崇圣寺三塔。(指名生根据资料作简单介绍)师补充:崇圣寺三塔不仅是典型的唐代建筑,而且就是当时唐朝的皇帝派唐朝的工匠帮助那里的人们一起建造的,所以它还是古代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象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