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提纲
数,M 表示收入,?M表示收入增减量,则有 。
对正常商品而言,Em>0,如果Em<0,则表明收入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减少,该商品为劣等品。如果Em>1表明需求量增加了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该商品为奢侈品。 2.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程度对需求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亦即
式中, EXY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Qx 表示X 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量,Qx表示X 商品需求量;?Py 表示Y 商品的价格变化量,Py表示Y商品价格。
如果EXY >0,则二种商品X、Y为替代品。 如果EXY <0,则二种商品X、Y为互补品。 如果EXY =0,则二种商品X、Y为互不相干。 (四)供给弹性
1.定义: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1%,供给量变动百分之多少。我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衡量供给弹性的大小。
供给弹性系数=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我们用Es= 表示供给弹性系数,P 表示商品的价格,QS表示供给量,?QS、?P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动数值;由于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提供产量,所以Es一般是正数。
2.供给弹性的分类
Es=0,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它表明价格任意变化,供给量不变(?Q=0),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下垂直的线;
Es?∞,称为供给有无限弹性。此时当 ?P=0 时,商品供给量任意变动,其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Es=1,称为供给的单位弹性,此时,价格变动1%,供给量随之变动1%,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45o线。
Es<1,称为供给缺乏弹性,即当价格变动1%时,供给量的变动小于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动不太敏感;
Es>1,称为供给富有弹性,它表明如果商品价格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将超过1%,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较敏感。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生产技术类型,一般而言,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固定资本,占用越大生产周期越长,供给弹性越少,在价格下降时,这类生产要素不能方便地转移。 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富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时,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 生产成本的因素,当产量增加时,成本迅速增大,供给弹性越小,反之,生产扩大成本增长慢,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生产时间),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需要一定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调整供给量。如在一个月内,考察西瓜的供给,它可能缺乏弹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给量的变化,则其供给弹性可能很大。因此对象农产品这样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有:Pt = f(Qt),Qt = f(Pt-1),简单地说,就是今年的价格由今年的产品决定,今年的产量由去年价格决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去查阅一下有关教材的蛛网原理可能会有很大的启发) 4.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
弧弹性的计算,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是以该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供给量为基础计算出来(计算公式略)。 点弹性,供给的点弹性是在供给曲线某一点上衡量的相应于价格无穷小的变动量,供给变动率的反应程度(计算方式略)。 第五节 供求分析的简单应用 (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的含义: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 限制价格的含义: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过度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
(二)税收负担分析
对既定的定量税而言,消费者和生产者负担的比例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直接相关。在图中,税收为T,即(P1–P2 ),消费者承担的部分为(P1–P0 ),生产者承担的部分为(P0–P2 ) 曲线越陡峭,其所代表的经济行为主体在经济博弈中被动的成份就越大,其运营的灵活性也就越小,所承担的税赋就越重。 (三)需求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其需求弹性之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出售该商而所得到的总收益的变动情况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总收益(TR)等于销售量(Q )乘以价格(P ),即TR = Q × P 。
1.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会增加。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减少。
例:设电视机的|Ed|=2,原来的价格500$,此时,销售量Q1=100台。
TR1=P1×Q1=500$×100=50000元现价格下降百分之十,即P2=450元,因 |Ed|=2,所以销售量增加20% 即Q2=120台,此时,TR2=P2×Q2=450 ×120=54000 元TR2-TR1=54000 元-5000=4000元。
此时,电视机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的例子学生可自己寻找。
结论:结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2.如果某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该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
例:假定面粉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d| =0.5 ,原来的价格P1=0.2,此时,销售量Q1=100斤,TR=P1×Q1=0.3×100=20元。
现价格上升10% ,即P2=0.22 元,因为|Ed| =0.5 ,故销售量减少35% ,Q2=95 斤,此时TR=P2×Q2=20.90元。
TR2-TR1=20.90 元-20 元=0.90 元,
此时,面粉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的例子,学生可自己寻找。
结论: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为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3.分析“薄利多销”。“薄利多销”这一营销策略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只有在价格弹性是富有弹性时,薄利才能多销。 归纳: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 Ed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益变动
| Ed | > 1 上升 下降更多 下降 | Ed | < 1 上升 下降较少 上升 | Ed | = 1 上升 同比例下降 不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