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五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4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五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4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22:18:48

(1)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000只,导致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________。喙特征的改变可能由于环境改变而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也可能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若要研究喙的特征由哪种原因引起的,可以在个体水平做遗传学________实验来确定。

(3)试分析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顺序)。 ①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 ②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

③种子的丰富度的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

④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解析】(1)从题图中可看出,从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000只,导致下降的关键因素是种子的丰富度在下降及食物中大而硬的坚果的比例在上升。(2)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通过自然选择,喙大的地雀成为了环境的适应者,最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若要证明喙的特征是可遗传的,还应做杂交实验来证明。(3)地雀喙深度变化的过程为: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进而使种子的丰富度发生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发生变化,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答案:(1)种子的丰富度降低和坚果大而硬的比例上升 (2)喙大 杂交 (3)②③①④

10.(16分)一条高速公路将某地区的野兔原种种群分割成两个种群。下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新物种1与新物种2_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新物种1与新物种2不是同一物种,则图示过程体现了新物种形成的方式是经________而达到________。

(3)图中X、Y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交流。因此判断新物种1和新物种2是否是同一物种要看二者是否出现生殖隔离。

(2)高速公路使野兔原种分为两个种群,二者之间形成地理隔离,因此图示过程体现了新物种形成的方式是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3)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1)不一定是 不能确定新物种1与新物种2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2)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3)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知识总结】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1.(6分)(2018·南昌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细菌中原来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在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D错误。

2.(6分)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导学号14120390

A.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D.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选A。在Ⅱ、Ⅲ段,AA减少、aa增多,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A正确;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B错误;在Ⅰ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40%+1/2×40%=60%,C错误;在Ⅲ段,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20%+1/2×40%=40%,而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60%,即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

3.(18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 ,请回答: 导学号14120391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中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第(2)小题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螺旋蛆蝇中原本存在抗药个体,杀虫剂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杀虫剂的选择,抗药个体数量增加,逐渐形成了抗药的螺旋蛆蝇新类型。(2)根据图二可知,A可以通过诱变处理得到a1、a2、a3,a1、a2、a3都是A的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A→a1,A→a2,A→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a,a→A,说明基因突变是可逆的。(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诱变处理较长时间后才会达到目的。

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 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②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③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大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000只,导致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________。喙特征的改变可能由于环境改变而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也可能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若要研究喙的特征由哪种原因引起的,可以在个体水平做遗传学________实验来确定。 (3)试分析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顺序)。 ①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 ②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 ③种子的丰富度的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 ④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解析】(1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