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3:49:18

(2)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收益下降。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①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有一定的限度;②几何因素也是有条件的;③规模过大也可能是运输成本增加;④规模过大还会带来管理上的多层次、低效率等。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行业特点、技术特点、时期的不同、市场的竞争程度、政府政策等。

5、试述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实现的过程和特点。 答:(1)在长期,厂商可以改变所有投入要素的规模,但在长期内,厂商仍是价格的既定接受者,厂商面临平行于横轴的需求曲线,厂商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变为:P=LMC。这样,长期内厂商生产的均衡点既不是短期均衡点,(P=SMC的点),也不是长期边际成本LMC与P的交点,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厂商均可通过进入或退出行业(改变生产规模)使市场发生变动,只有在价格降低至厂商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厂商不会再改变自己的决策,从而达到均衡,而整个行业也进而达到均衡。

(2)完全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的条件是:LMR=AR=LMC=LACA。 (3)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有以下特点:

①在长期均衡价格下,行业内每个厂商都将产量调整到利润最大化产量。

②在长期均衡下,新、老厂商均没有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动机,这是因为长期均衡价格使厂商利润为零。

③在长期均衡价格下行业的总产量恰好等于改价格下消费者意愿的购买的数量。 6、对比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答: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垄断竞争行业也包含有大量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入该行业。但是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各厂商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差别。尽管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是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他竞争者的垄断权力。因此,垄断竞争行业每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唯一差别。因此,垄断竞争行业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对应的价格和产量,但这一切点并不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而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在面,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即,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竞争导致较少产量,消费者支付较高价格,但生产者并未因此赚得更多利润,因此生产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此外,垄断竞争者之间开展的广告战也导致更高的成本和价格。因此,从整个社会看,同完全竞争比较,垄断竞争行业各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有规模,这样的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高于设备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等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因而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这对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造成了浪费。但同时,造成浪费的原因在于产品的差别性,而这种差别性又能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物质需要,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7、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并队完全竞争市场的优劣作出评价。 答:(1)在长期,厂商可以改变所有投入要素的规模,且在长期内,厂商长期最大化的原则变为:P=LMC。这样,长期内厂商生产的均衡点既不是短期均衡点(P=SMC的点),也不是长期边际成本LMC和P的交点,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厂商均可通过进入或退出行业(改变生产规模)使市场发生变动,只有在价格降低至厂商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厂商不会再改变自己的决策,从而达到均衡,而整个行业也进而达到均衡。此时厂商处于长期均衡,

条件是:LMR=AR=LMC=LAC。

(2)从厂商的长期均衡可以看到,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第一,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生产不会有不足或过剩,需求也得到了满足;第二,在长期均衡时所达到的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这说明通过完全竞争与资源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第三,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也是最低的,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从以上来看,完全竞争市场是最理想的。

(3)但是,完全竞争市场也有其缺点,这就在于:第一,各厂商的平均成本低并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第二,产品无差别,这样,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第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样,他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而不利于技术发展。第四,在实际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而且,一般来说,竞争也必然引起垄断。

8、联系实际试述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类型和条件。 答:(1)所谓价格歧视,又叫做差别定价,指厂商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且这样价格的不同并非因为成本不同而造成的现象。

(2)类型和条件:①一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征收可能的最高价格的定价方法。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厂商实际上把所有消费者剩余转化成了垄断利润,厂商的利润由此可以达到最大的极限状态。实践中一级价格歧视很少见,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的条件是厂商必须非常清楚的了解市场需求曲线,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的最高买价。比较近似的是艺术品的拍卖市场,或者医生、律师、建筑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服务活动中。②二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购买不同数量单位的同一产品索要不同的价格。与一级价格歧视不同的是,二级价格歧视厂商不是对每一不同单位制定不同价格,而是对不同数量制定不同价格。典型的例子是电力公司实行的分段定价。③三级价格歧视:指厂商把市场划分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子市场,并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子市场上按不同价格销售的情况。三级价格歧视在现实中比较常见,但厂商要成功实行价格歧视,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市场充分隔绝。消费者在不同的子市场之间被完全隔绝是成功实行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如果市场不能充分隔绝,厂商按不同价格销售同一产品,只不过是为其他人创造倒买倒卖的条件。比如成年人不能持学生证进电影院看电影。第二,需求弹性不同。不同的消费者或不同的子市场具有不用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保证厂商实行价格歧视获得更高利润的条件。

在实践中,价格其实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厂商还可以按时间的不同来对市场进行划分。比如许多新产品在刚刚进入市场时定价相当高,但在进入市场一段时间之后却以较大的幅度降价销售。

9、试综述寡占市场。 答:(1)寡占市场的含义:指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厂商占据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出的市场,各厂商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同质的,也可能是有差别的,并存在着较高的进入壁垒。

(2)寡占市场的特征:①寡头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寡头市场上,少数几个厂商生产一个产业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产量,因此,每个厂商的行为都会对市场发生举足轻重的影响;②厂商之间的竞争行为是不确定的,一个厂商通过降价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导致对手效仿,寡头之间也可能不是通过竞争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谋取利益。寡占市场的这一特征寡占的理论分析具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对其均衡价格和均衡的产量的决定很难得出完美、确定的结论。

(3)几种典型的寡占模型:为了更好地分析寡占厂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现代经济学发展出很多有力的工具,典型寡占模型有以下几种:①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比较好地解释了寡占市场价格比较稳定的现象,但缺点是无法说明最初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②双寡头模型是一个描述只有两个寡占厂商的市场行为模型,两家厂商都根据对方的产量均衡和价格均

衡,各自生产市场总容量三分之一。③价格领导模型是指在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厂家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随后以该“领导者”的价格为基准决定各自的价格。此外,如果寡占行业中的主要厂商通过明确的、通常是正式的协议来协调其各自的产量、价格或其他诸如销售地区分配等事项,他们就形成一个所谓的卡特尔。卡特尔能使一个竞争的市场变成一个垄断市场,属于寡占市场的一个特例。

(4)寡占市场的优点:第一,由于几个厂商提供市场的全部需求量,厂商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第二,厂商规模大说明其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从事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第三,大型厂商具有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第四,大型厂商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

(5)寡占市场的缺点:第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厂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大,他们往往通过联盟使消费者不能等到本来可能得到的较低价格;第二,价格的相对固定会起到保护落后的作用,使成本较高的厂商依然得以生存。

10、试用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说明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答: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劳动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均衡工资率即是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工资率。当市场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市场上的劳动供给量大于劳动需求量,市场工资率下降;当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市场上的劳动供给量小于劳动需求量,市场工资率将上升。

当产品市场上产品价格提高,或者生产过程中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时,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市场均衡工资率将提高;相反,当产品价格降低,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市场均衡工资率将下降。

当外来移民增加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长为劳动力,劳动的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市场均衡工资率将下降;反之,当劳动力的供给量越来越少,劳动的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市场均衡工资率将上升。

1、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何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答:影响需求的因素有:(1)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2)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量就越大:反之,需求量就越小,两者呈同方向变动。(3)消费者的收入对商品需求量产生不同影响,这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质商品。若是正常商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若是劣质商品,则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减少。(4)相关商品的价格。对于互为代替品的两者商品而言,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若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5)预期因素也对需求量产生影响。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未来会上升时,他通常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以上就是影响需求的一些主要因素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2、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联系实际谈谈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的变化。 答:(1)当市场需求恰好等于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均衡是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最终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2)当需求或供给任意一方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导致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3)许多因素如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或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动将可能引起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动。(4)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5)许多因素如技术水平、生产成本、预期等都会导致生产者的供给发生变动,从而使得市场供给发生变动。(6)在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

均衡数量减少,需求和供给就是这样的变动来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的。(7)联系实际谈我国企业如何应对。至少应分析引起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是长期还是短期的、企业的具体规模和实力如何等等因素,根据这些具体情况选择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3、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1)各自定义:○1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可以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用基数加以度量、比较或加总。这种以数字为计量单位来衡量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的理论就是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分析方法。○2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度量的,效用之间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排列顺序或等级,这种以排序形式来衡量商品的效用的理论就是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理论以无差异曲线为工具分析消费者的行为。 (2)差异:○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2使用的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3)相同点:○1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2都是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3都一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编辑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4他们推倒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的规律。

4我国许多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这种措施:

(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应?(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答:可以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可望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价格提高无异于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也许是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补贴。

5试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和效用理论来分析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答:(1)税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税收分为两种:○1比例税:政府对某种商品(X)按比例征消费税,消费者每购买一单位X商品。出了支付价格Px,还要付税t,这种税,我们称之为比例税。实际生活中的关税、商品税都属于比例税。○2定额税:无论消费者如何选择商品组合,政府一率征收固定的税收T我们称其为定额税。收入税就是一种定额税。 (2税收会给消费者的选择和效用带来不同的影响: ○1比例税的影响。假如政府对每单位X产品征收比例税t,X商品的价格成了P+t,预算约束线将以在纵轴上的交点为圆心,沿横轴向原点运动,形成一条新的预算约束线和新的均衡点。与征税前的均衡比,X商品的消费量肯定是下降了,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比例税使X商品的相对价格升高,替代效应会使消费者可消费的X商品减少;其次,征税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收入效应使消费者的均衡点运动到新的、靠近原点的预算约束线和无

差异曲线上,效用水平下降,如果消费者偏好消费X商品,则生活水平会下降更多。 ○2收入税的影响。假如政府征收定额税,两证税收给政府到来的收入相同,但消费者预算线将平行向原点移动,由于是两种商品同时减少,减少的幅度会低于一种商品的减少,即新的预算约束线会高于比例税的预算约束线,效用水平会高于政府征收比例税的水平。 (3)总结:○1无论何种税,商品消费量都会下降,而比例税下降更多;○2无论何种税,消费者实际收入都会下降,但如果两种税给政府带来的收益相等的话,比例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更大;○3从经济学角度看,定额税要优于比例税。因为比例税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造成了相对价格扭曲,使生产者或消费者接受错误的价格引导,因而带来低效率;而所得税形式的定额税与消费者的选择无关,即便收入相同,消费者选择余地要大一些,效用水平也会高一些。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收益下降。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①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有一定的限度;②几何因素也是有条件的;③规模过大也可能是运输成本增加;④规模过大还会带来管理上的多层次、低效率等。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行业特点、技术特点、时期的不同、市场的竞争程度、政府政策等。 5、试述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实现的过程和特点。 答:(1)在长期,厂商可以改变所有投入要素的规模,但在长期内,厂商仍是价格的既定接受者,厂商面临平行于横轴的需求曲线,厂商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变为:P=LMC。这样,长期内厂商生产的均衡点既不是短期均衡点,(P=SMC的点),也不是长期边际成本LMC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