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教师小课题研究实用手册6120585
还是培训时间不够合理?是教师工作量太重,还是什么特殊原因?等等,值得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还有,上面我们分析了课题与问题的关系,那么课题与小课题的关系如何把握呢?如果说课题源于问题,问题则源于教学困惑与烦恼,而小课题则要求我们研究教学当中的小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来实现。比如:
另外,我们要求中小学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那么,这是否就限制了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赫尔巴特说,“没有无德育的教学。”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倡导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但为了突出“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本文要求“德育课题”也必须坚持“以课堂为研究现场”。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架构,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机制也稍有不同。一般实行个人、学科组、年级、学校“四级管理”机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主。具体说来,个人负责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答辩等;学科组负责组织交流与分享,包括“选题”阶段的教师沙龙和“研究”阶段的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等等;级部负责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级部要建立“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由级部领导、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以及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学校则负责组织培训、课题立项、答辩鉴定、成果展示和经费支持等工作,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教科处负责,教科处另做好推进时间安排。
另外,为了提高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的可知性”,确保其实效性,笔者认为,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很有意义,“手册”作为一种“文本
化管理工具”可以有三大功能。一是指导功能。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怎样有效实施教师小课题研究? “手册”中通俗易懂的程序化语言(包括无声的“表格语言”)所蕴涵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将指导教师们有板有眼地走好“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手册”既要求相对的规范,又充分地允许个性的发挥与创造。二是记录功能。如何反映“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手册”要提出明确的记录要求,提供恰到好处的记录空间,它将记录“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为参与者留下成功的足迹,积累宝贵的资料。三是评价功能。“手册”坚持在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对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价。“手册”要求“文本设计”、“实施流程”、“评价项目”一一对应,并在开始研究之前就明确评价标准。这样将帮助参与者经常回答诸如“我做到了吗?”、“我该怎样去做?”等问题,帮助参与者反思前面的工作并计划下一步的工作。实施的过程伴随着记录的过程,也伴随着评价的过程。“手册”可以是纸质文本也可以网络平台。 (四)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评价
上文谈到了“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的评价功能,谈到了“坚持在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对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价”等理念,但为了真正实现评价的导向、激励和促进功能,还有必要对“评价原则”、“奖励办法”及其“附加价值’’作一简单阐述。
1、评价原则。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行“全程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奖励办法。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个人奖励”与“团队奖励”相结合、“单项奖励”与“综合奖励”相结合。奖励比例以课题数的20%为宜。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师博客”或在学校开辟的专题BBs上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交流与探讨,
则应予以特别奖励。
3、附加价值。教师小课题研究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参考项目、教师绩效评价的加分项目、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和骨干教师评选的重要指标。
有人说,学校既是学生的学校,也是教师的学校。这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们主张,“教师与学生同步成才,个人和学校共赢发展”。我们的“教师小课题研究”并非是为了填补某个领域的某项空白,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促进自我反思、引起自我转变,只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只是为了提高教学素养、提升生活质量,只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只是为了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创新、提高中小学教师研发能力,只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有热切的专业发展愿望的研究 型教师。
一、教师小课题研究“问题库”
问题问题库 源 来自个人反思的 问题
来自同事座谈的 问题 来自学生讨论的 问题 来自家长反馈的 问题 来自其它 的 问题
二、教师课题申报表
姓名 专业 学历 联系电话 学位 来校工作时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