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之高逸,宇宙间赋,归趣总不外此三种。”以“维绵”概括楚辞,颇有见地。中国艺术中有一种独特的眷顾意识,就与楚辞有密切的关系。
王夫之曾说,诗要给人“一意回旋往复”的感觉,楚辞有之。楚辞的感伤含有一种寂寞无可奈何的精神,充满了无可奈何的美。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执着,不思量,自难忘;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怅悯,放不下,又提不起。人被抛挪到命运无法避免的境地:惜春,而春自离去;悲秋,而秋风正劲;泪眼问花,花儿不语;寄心高飞的征鸟,而乌儿瞬间消失。
这样的无可奈何让人寂寞。白居易读刘禹锡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时,叹道:“后人将无法再作”。此诗妙处即在寂寞。它将一个旧朝子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豁然袒露出来。月光撩拔着,潮水激越着,人无法自已。楚辞的这种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在美学上具有很高价值。中国艺术中的楚湘情调多与此有关。清人南田提倡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就深得楚辞之风。他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亟宜着笔。”在寂寞无可奈何之处,他唤到一种生命的香味,听到了绝妙的音乐。
翁方刚评《九章》说“极尽迷离”,不知述离正是楚骚本色,或谓之有镜花水月的美。迷离恍惚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不是简单的模糊不清,而是意绪的微茫难明,似有还无,若存若失潇湘的情韵在荒远灭没,楚辞的高妙在迷离忧惚。
楚辞以其独有的感伤气质直刺中国艺术的深奥微妙之处。中国艺术往复回环的回旋之美,打上了楚辞的深深烙印。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18. 楚辞“独有的感伤气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19. 从全文看,楚辞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7. 首先提出楚辞的感伤含有一种“寂寞无可奈何精神”,接着具体阐述楚辞“寂宽无可奈何精神”的内涵,最后指出楚辞“寂寞无可奈何精神”的价值和影响。 18. ①缠绵排恻、低回沉郁的忧郁格调;②曲折回环、一唱三叹的特有体式;国“寂寞无可奈何”的意境;③迷离恍惚的独特美感。
19. ①楚辞的“永恒的期待精神‘影响了中国艺术中独特的眷顾意识;②楚辞的“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催生了中国艺术中的楚湘情调;③中国艺术往复回环的回旋之美留下楚辞“一唱三叹”的深深印记。 【解析】
17. 试题分析:此段文字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个句号之前是第一层,总述“楚
- 13 -
辞的感伤含有一种寂寞无可奈何的精神”,“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执着……潮水激越着,人无法自已”是第二层,余下的内容为第三层。第二层先阐释“无可奈何”,提出“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执着”“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怅悯”的观点,然后以“惜春”“悲秋”等情感的产生为例来证明观点,接着承上文递进,提出“这样的无可奈何让人寂寞”,并以白居易读刘禹锡诗的感受来证明观点。最后一层总结“楚辞的这种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在美学上具有很高价值”。
点睛:本题考查分析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能体现楚辞“感伤气质”,然后归纳总结即可。如“楚辞的格调是忧郁的”“婉娩缠绵”“低回沉郁”,“别有一种缠绵悱恻的意韵”,“楚辞曲折回环的特有体式,一唱三叹,每一顾三回首,每一语必以三语复之”,“楚辞的感伤含有一种寂寞无可奈何的精神”,“迷离恍惚有一种独特的美感”等。把这些信息分点归纳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全文看”,这就意味着本题信息散见于全篇,也是在提醒考生不要有遗漏。考生解答时通读全文,筛选出楚辞与中国艺术发展有关的信息,再归纳概括就可以得出本题答案。相关信息有:“中国艺术中有一种独特的眷顾意识,就与楚辞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艺术中的楚湘情调多与此有关”“中国艺术往复回环的回旋之美,打上了楚辞的深深烙印”等。 七、作文(70分)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答案】比或不比,主动权在你
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人也不会拥有一模一样的双手。同一事情总会存在着对立的观点。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问题的见解自然各有表述。正如诗人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活出自己的色彩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其实这样的感叹,中国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都有,他们不屑与呼风唤雨的大
- 14 -
官重臣比权量力,他们坚持自己处世原则,图的是心安理得。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比肩”于官场,隐居山水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写出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句子,若不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怎么会有如此宁静淡泊之心境。我想他是有桃花源的,不在这茫茫红尘中,只在他“落英缤纷”的心田里。
林徽因说:“真正的安静,不是远离城市的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古往今来,不与别人攀比,只问内心,单纯追求自我价值的名人数不胜数。最终也都获得了自己领域的成功。
不比,是一种人生途径。
有人说:“我们要常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发挥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论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在比较中我们能反思、进步。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就是一位酷爱“比”的女强人。她自小在学校里成绩拔尖,几乎都是第一,哪怕是由于生病导致她下降到第二,她也会鞭策自己在下一次考试中获取第一。乔布斯的苹果也是从残酷的比较中不断创新的。不比较,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如冰心所言:“你在角落里孤芳自赏,你的世界便小了。”
比较,或许是永远向上的车轮,它来自于内心原始的一种驱动力,促使你超越对手,超越自我,让你或产品成为你自己都想像不到的优秀。
比,也是一种人生途径。 比或不比,这是你的一念之间。一念执着,决定你以后的高度。比或不比,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一个是秋天般娴静恬适,怡然自得;或许一个如夏天般炽热浓烈,酣畅淋漓。但你的人生节奏只有你自己能把握。或轻慢如高山流水,浅吟低唱;或急促悦耳,热情奔放。
但我想在学习或事业方面我们应当比。一般的时候,和自己比进步;好的时候,与强者比能力。在生活方面我们应当不比,你是你生活的主宰者,每份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生活是多元的,你可保持自我、活出本色;也可知己知彼、比出精彩。但人生即选择。比或不比,主动权在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关键词是“比”。在字典里,“比”的义项较多,材料中的“比”应当侧重于“比赛”“比较”“对比”等。但又不能只写“比”,因为“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后面的省略号则可由考生自己去拓展,如比中有“志气”“豪气”“理想”“信念”“精神”等都可以。“比中有学问”,这里的“学问”提醒我们,应该明白比的意义在哪儿,为什么要去比;比什么,哪些应当比,哪些不能比;又怎么比等。“比中有情怀”,这里的“情怀”可以是对自我的超越,对他人的关照,
- 15 -
对家国的担当等。“比中有智慧”,这“智慧”当放眼长远,立足现实,其最高境界当为“与自己比”,唯有不断地超越自已战胜自己才能超越他人。高手过招,比的正是“修养、自觉、善良、担当”这样的心胸和境界。如果在立意中,能扣住其中某一个关键词深入下去,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会达到最佳效果。
立意角度参考:比要适度;比出情怀;超过自我;当比则比,不当比则淡然;比的学问;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可抓住关键词“比”来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在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与运高下。探采古作者之论,以屈原宋玉贾谊司马迁刘向班固为世魁杰。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沾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贾马刘班,乘时君之善否,直豁己臆,奋然以拯世扶物为任,纂绪造端必不空言。言之所及,则君臣礼乐,教化赏罚,无不包焉。
(节选自裴廷翰《(樊川文集)序》)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2. 材料中的“子云”指的是________ (人名),《樊川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__。 23. 根据材料,概括“贾马刘班”文章的特点。
【答案】21. 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在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与运高下 22. (1). 扬雄 (2). 杜牧
23. ①遵循三代之道;②表达直接;③内容充实而丰富。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