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专题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3节)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专题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3节)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8:35:33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3节)

[A组 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71.8%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

(1)不久前,鲁若晴这个名字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这个23岁的青岛女孩年初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者虚构的人物。一些媒体和网友甚至宣称,最初向大家介绍鲁若晴抗癌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证实,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完全是无中生有。

(2)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习惯。一听说有年轻干部被提拔,立刻就怀疑是“官二代”;一看到有人不计回报地做好事,就质疑是在作秀……许多人感叹,当大家都习惯性质疑时,我们社会原本就不多的信任,也被蚕食得所剩无几。

(3)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对107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习惯性质疑症”。

(4)公众首次接触鲁若晴事件的相关新闻时是什么反应?调查显示,39.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怀疑过其真实性,28.0%的人没有怀疑过;32.3%的人表示不知道这个新闻。

(5)上海年轻白领许永是个“微博控”。他告诉记者,在看到朋友转发关于鲁若晴的微博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又一个想炒作出名的人?“网络上类似的炒作太多了,所以习惯性地选择不相信。”

(6)许永说,周围很多人都有“习惯性质疑症”,特别是在微博上,人们似乎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被感动,生怕被欺骗。“狼来了的故事发生次数太多了,傻子才敢轻易相信。”

(7)去年,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偕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8)前段时间,在甘肃省武威市面向全国的公开选拔中,1989年出生、工作刚刚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拟被破格选拔为副县级的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消息一出,类似“火箭干部”、“萝卜招聘”、“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质疑声便频繁出现在网上。最后,相关部门公布了严格而透明的选任程序,人们心中的“黑幕”疑虑才逐渐消除。 (9)“质疑的确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气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表示,有些质疑并不是坏事,哲学家也常常质疑,但问题是,有一种习惯性质疑是不假思索、本能反应的,且不管后来披露的证据如何,都坚持不变的质疑。这类质疑总是从负面去猜测别人的动机,比如,一看到某人做好事,就认定别人在“炒作”,这种无端却坚定的习惯性质疑,可能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

(10)为什么人们会习惯性质疑?调查中,排在首位的原因是“社会上炒作太多,不敢轻易相信”(65.6%);紧接着是“社会出现信任危机,不再相信高尚和纯真”(63.8%)。 (11)其他原因还有“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36.3%)、“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凡事想最坏”(32.2%)、“一部分人误导公众的结果”(30.2%)等。

(12)“习惯性质疑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一种焦虑,不知如何辨别真假。”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杨波表示,习惯性质疑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与事实相关的信息不透明。当前社会部分公权力机构或社会名人在表述真相时缺乏公信力,因此人们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可信的东西。人们选择质疑,是害怕被欺骗。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鲁若晴的例子主要是为了引出作者的一个看法,即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

B.许永对鲁若晴事件的第一反应说明多数人持质疑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C.年轻干部被提拔常被怀疑是“官二代”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公布严格而透明的选任程序。

D.导致习惯性质疑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上炒作太多,公众不敢轻易相信。

E.习惯性质疑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一种焦虑,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与事实相关的信息不透明,社会部分公权力机构或社会名人缺乏公信力。

【解析】 A.不是为了引出“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的看法。D.根本原因应参考第(12)段。

【答案】 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B给1分;选A、D不给分。

2.作为一篇调查报告,文章是怎样实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选取多个典型材料,如“街净哥”“火箭干部”等,令人信服地说明“质疑的确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气氛”这一观点;②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如文中多处用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字来说明调查得出的观点,准确、严密。 3.习惯性质疑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习惯性质疑让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相信,生怕被欺骗;本来是值得赞扬的好事,常被疑为“作秀炒作”,可能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会导致信任被蚕食,社会出现信任危机,不再相信高尚和纯真。

4.文章第(7)段举了河南商丘一名官员每天捡垃圾的例子,文章第(8)段举了工作刚刚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被破格提拔的例子,连用两则材料是否多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多余。①连用两则材料更充分地说明了周围很多人确实有“习惯性质疑症”,“质疑的确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气氛”。②两则材料都涉及官员,而习惯性质疑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与事实相关的信息不透明,这与当前社会部分公权力机构或社会名人在表述真相时缺乏公信力有关,因而这两则材料使文章后半部分关于习惯性质疑出现的原因的分析

更有说服力。 [B组 真题检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据媒体报道,在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的秋季运动会上,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项目被取消了。校方表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的要求较高,取消它们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不只是华中科技大学,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在全国不少高校及中小学校的运动会上,长跑等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都已被悄然取消。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问题的高度关注。

时下缺乏锻炼的又何止学生?卫生部今年8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的人仅占11.9%。对此,许多人感到困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人离运动越来越远?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5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仅2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运动,6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偶尔运动,11.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从不运动。受访者中,“70后”占40.9%,“80后”占32.60%。90.50%的受访者居住在城市。

哪些人最缺乏运动?调查结果显示,首先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70.9%),其次是“中年人”(65.6%),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小学生”(43.6%),接下来是“大学生”(33.3%)、“老年人”(10.9%)等。

是什么原因让国人离运动越来越远?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分别是“工作或学习紧张,没时间运动”(76.1%)与“运动场所少”(66.4%)。其他原因依次是:“运动场所收费高”(59.0%),“运动、健身设施不完善”(58.8%),“缺乏运动意识”(50.3%),“家长缺乏对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培养”(45.1%),“缺少运动伙伴”(32.3%)等。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现在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越来越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会让很多人远离运动。比如对于孩子来说,电脑、手机的吸引力太大了,他们很难提起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许多家长溺爱孩子,总担心参加体育活动会伤到孩子。甚至有一些家长宣称,宁可让孩子一直坐着,也不能让孩子在运动中受伤。许多学校的体育课都缺乏趣味性,就像一个过滤网,将大多数孩子都过滤到了不喜欢体育运动的那一边。

“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远离运动、身体素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教育观念的偏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指出,“现在全社会只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运动。这种观念不改变,国人的体质只会一代不如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受访者将锻炼少归咎于缺乏运动场馆与设施。56.8%的受访者坦言,身边没有供自己方便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

“我们不是缺乏运动场地,而是现有的场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毛振明告诉记者,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竞技体育训练设施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然而我们在建设体育场馆、设施的时候,往往只追求大,全国各地都想建鸟巢、水立方,对群众性、公益性的运动设施建设投入却不足。很多大场馆建好之后宁可荒着,也不向公众开放。这就导致许多公众感觉身边没有适合自己的运动设施。”

“全民健身不能只注重形式,应该与老百姓的教育、生活方式相融合,”谭建湘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行全民健身时,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即总喜欢组织一些华而不实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用活动有多热闹、发了多少套衣服、组织了多少人一起打太极拳等莫名其妙的指标,来衡量全民健身推广成果。”

“要让国人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除了要改变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还应该将全民健身落到实处,给老百姓提供方便参与的体育锻炼机会,方便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谭建

湘说。

“国人普遍缺乏锻炼的现实情况已经产生了恶果。”毛振明指出,许多机构的检测都反映出,如今我国青少年一代体质下降非常严重,国家征兵工作中的体检合格率更是逐年下降,“全民健身事关国家兴衰,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容不得半点儿戏”。

他建议,对于全民健身,不能只停留在号召层面,应该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并辅以强力推行。比如,应该将全民健身的实际效果、青少年的体质变化水平等客观标准,作为考核相关部门的硬性指标,改变当前体育发展的绩效评价模式。

调查显示,毛振明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受访者的认同。74.7%的受访者表示,全民健身的推进成果应该作为考核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最重要标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5.第一段写学校体育现状,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学校体育现状,典型且具有说服力,引出下文对国人运动状况的分析;说明学校体育现状堪忧,突出调查的必要性。

6.是什么原因让国人离运动越来越远?请根据调查数据和毛振明的分析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局限(生活或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电脑、手机的使用使人远离运动等);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缺陷(缺乏对运动习惯的培养,体育课缺乏趣味等);运动设施不完善、不便利(运动场所少,运动场所收费高,运动、健身设施不完善等)。

7.要改善我国全民健身的不良现状,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必要的改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或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个改变:改变竞技体育训练设施和群众性、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不均衡和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改变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改变当前体育发展的绩效评价模式。 [C组 创新预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66%的人认为保健品业滥用孝心绑架消费者 本报记者:肖舒楠 实习生:刘雅琴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夸大宣传等乱象丛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3节) [A组 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71.8%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 (1)不久前,鲁若晴这个名字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这个23岁的青岛女孩年初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者虚构的人物。一些媒体和网友甚至宣称,最初向大家介绍鲁若晴抗癌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证实,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完全是无中生有。 (2)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习惯。一听说有年轻干部被提拔,立刻就怀疑是“官二代”;一看到有人不计回报地做好事,就质疑是在作秀……许多人感叹,当大家都习惯性质疑时,我们社会原本就不多的信任,也被蚕食得所剩无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