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全县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切实维护全县出租汽车行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08〕125号)、《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05〕76号)、《浙江省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局《关于印发台州市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台交[2009]136号),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天台县范围内发生的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下列严重扰乱出租汽车行业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行为,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1、聚众冲击、围堵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等重要警卫目标的;
2、利用出租汽车聚众堵塞公路及重要交通枢纽的;
3、出租汽车司机罢工、罢运,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
4、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5、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出租汽车群体性行为。
(四)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出租汽车行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问题。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和应对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有效防止和避免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县交通局对全县范围内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县运管所具体负责处理全县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突发事件。县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由县运管所具体负责处理。县交通局对本县内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负总责。具体处置过程中,坚持“依靠政府、部门协作”、“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指挥员及其权限。
3、预防为主,化解矛盾。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落
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广大出租汽车经营者和司机的根本利益、取得司机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出租汽车行业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防止和化解涉及出租汽车司机切身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4、强化信息,把握主动。建立多渠道、多行业、多形式的情报信息队伍,扩大信息搜集范围,增强信息深度,提高信息准确性。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力争将事情扼制在萌芽阶段、控制在基层,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5、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加强对出租汽车司机的说服教育,引导司机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6、快速反应,相互配合。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局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视事态发展报告县政府和市局,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建立县局、运管所之间协调联系机制,上下呼应,互相配合,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同时,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7、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预防和处置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整个过程,通过新闻媒体、现场广播、印发通告等方式,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和方式反应问题。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县交通局应急指挥部
1、县交通局设立处置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其主要职责包括: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本县交通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件处置工作;研究、制订事件处置措施,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单位实施,并加强监督;向县政府和市局应急总指挥部提出相关建议和请求;完成县政府和市交通局应急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重大事项。
2、县交通局应急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县交通局分管副局长。
副总指挥:县运管所所长
成员:县交通局办公室、运管科、法制科主要负责人;县运管所分管领导;运管所有关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
(二)现场应急指挥部
1、出租汽车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县局组成现场应急指挥部,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成员由县局有关部门及县运管所负责人组成。发生跨行政区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由上级应急指挥部确定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设置地点及负责人。
2、现场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做好事件处置前的工作部署,下达现场处置命令。
(2)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处置工作,协调和落实现场处置中的具体工作事宜。
(3)组织稽查力量,做好应急和增援的行动准备。
(4)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指挥机构报告,提出具体处置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5)根据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指示,组织现场善后处理。
(6)负责现场处置工作全过程的总结、报告。
三、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根据事件的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发展蔓延的趋势等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 特别重大出租汽车突发事件(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1、一次参与人数5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的事;
3、阻断国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区交通8小时以上停运;
4、出现全县范围或跨县(县)、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
5、其他视情需要作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对待的事件。
(二) 重大突发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事件:
1、参与人数在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带车上访50辆以上,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集体罢工(运)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进京的非法集会和集体上访事件;
2、已出现跨县(市)或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或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事态仍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3、其他视情需要作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三) 较大突发事件(Ш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事件:
1、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200人以下或带车上访20辆以上、50辆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
2、在政府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
3、已引发跨地区、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
4、其他视情需要作为较大突发事件对待的事件。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四、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及预警信息收集
1、县运管所要制订针对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预警和处置措施,建立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要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特别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扩大信息搜集的范围,增强信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信息传报的效率,报送信息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准确,不得瞒报、谎报、缓报。
2、 预警信息
(1)出现不稳定事端和群体性事件苗头,但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
(2)聚集上访尚未发生影响交通、治安秩序或党政机关工作秩序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3)发生在出租汽车企业内部的表达共同意愿的聚集事件,尚未发生过激违法行为的;
(4)其他尚未出现过激行为、可以由交通主管部门现场开展工作、化解矛盾的群体性行为。
3、对可能属于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I级)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性信息,应立即上报县局,县局在获取信息后应及时报告县政府和市局,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二)预警行动
县交通局应急指挥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迅速核实情况。
1、情况属实的:县交通局在迅速向县政府和市局上报信息的同时,要启动应急预案,并考虑事件可能的方式、规模、影响,立即拟订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将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2、情况不能迅速核实的:县运管所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核查,并及时报告县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