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本章主要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包括: 、 、 三大功能)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提纲〗
〖夯实基础〗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把握: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理解:生态系统并不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简单相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地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一般可分为 和 两大类。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全部记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作用: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必需的生存资源。
2、生产者:①例子: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藻类植物(如绿藻、红藻、硅藻、海带)、光合细菌、蓝藻以及硝化细菌等。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也一定是生产者。
②作用: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③地位: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建立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3、消费者:①例子:包括绝大多数的动物,菟丝子以及很多的微生物(如:麻风杆菌、结核杆菌,所有的病毒)。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营寄生性生活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②作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③地位:理论上可以没有。
4、分解者:①例子:所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如:蚯蚓、蜣螂、乳酸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的食用菌蘑菇、木耳等。分解者也是异养型生物。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③地位: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请画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关系图: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也形成的联系,称之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理解、无需记)
2、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食物网这里常考的题目类型:
①数食物链的条数;②确定某些生物所处的营养级;③判断生物间的关系; ④分析当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提纲〗
〖夯实基础〗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准确记忆四个关键词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生产者的 作用,太阳能就输入了生物群落,因此流经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 。
2、能量的传递渠道是 ;能量传递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经历的转化有:光能→化学能→热能。 4、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级级都有散失,主要通过 作用进行。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重点亦是难点)
★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图5—6和图5—7,真正理解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 。 ★★★★★注意啦——
1、摄入量不等于同化量。2、同化量即是该营养级的总能量。 3、同化量等于呼吸消耗量加储存量,后者中的能量将来才有可能流入下一营养级或被分解者利用。
4、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5、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有一部分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具体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从 营养级向 营养级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 流动。
2、逐级递减:一般来说,能量传递效率为 ,因此,一般而言,食物链不超过 个营养级。能量不能百分百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 。 ★表示能量流动特点的三种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其中前两个不能倒置,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背!背!背!)
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目的)是 。 2、关于生态农业(如:桑基鱼塘):
①优点: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2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夯实基础〗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重在把握如下三点:
1、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整个 ,这也是物质循环的最大特点,即具有 ,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 。
2、这里的“物质”指的不是各种化合物,而是 。 3、这里的“循环”指的是在 间的循环。 二、碳循环:(结合图5—11掌握)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中则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等三条。由此可见,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器是 和 。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不背是不行滴!)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 、 、 和 ,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知识提纲〗
〖夯实基础〗一、什么是信息:(了解)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首先要识记三大类信息,其次除了记住课本中列举的例子之外,更要把握关键词,学会判断。
1、 :关键词——光、声、温度、湿度、磁力、颜色等。 2、 :关键词——化学物质(信息素)。 3、 :关键词——行为、动作。 三、信息传递的作用:(结合例子理解,然后识记)
1、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传递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 。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三种,分别是 、 和 ,其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 ,原因是 。
3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夯实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1、准确记忆概念。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 和 两个方面。一般来说,这两种稳定性呈负相关。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三、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个方面,理解即可。)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键在于行动)
本章内容较少,背会一下内容即可——
1、1982年,我国将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001年,我国颁布了 ,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2、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以内;2020年,控制在 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 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注意:此目标是否包括港澳台地区?)
3、人口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环境污染;②资源短缺。
4、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是因为: 。 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等。 6、生物多样性包括 、 和 多样性三个方面。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相应 、 和 三个层次上采取措施。
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等三个方面。(理解,会判断属于什么价值)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最有效),就是建立 以及 等;② (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9、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10、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