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3.1.1
3.1.1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能按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以及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一、 创设情境 自然引入
师: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学生找图中你熟悉的几何图形. 生:积极投入,找到了线段、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先来学习3.1认识三角形(师板书3.1认识三角形)
师:你能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吗?
生:三角板、人字架房屋、自行车的大梁、埃及金字塔等
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上用源于学生收集的图片展开教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自主学习 理解概念
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提供的屋顶框架图,提出 问题
1
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师: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 1.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___条线段____________ 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________;表示三角形的符号_______.
2、如图1.说出图中三角形可记做_______; A 三条边是_______,也可表示为_______; c b 三个内角是_____________. 三个顶点是___________.
B C 顶点A所对应的边是: a 边AC所对应的顶点是: 图1 生:自学后,上讲台展示1.三 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 △ 2. △ABC AB BC AC c a b ∠A 、∠B、 ∠C;点A、B、C;BC 或a;点B、 A 师:出示练习如图2下面图形中含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 生:六个,分别是△ABC、△ABD、△ABE、△ACD、△ACE、△ADE; 师:说出你的方法、技巧
生1:按住一边不动,象数线段一样往后数。
生2:也可以按小、中、大的顺序数.如:小的有3个,分别是: △ABC、△ACD、△ADE;中型的有2个分别是:△ABD、
B C D △ACE;大的有一个△ABE.
图2 师: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边、角、顶点),体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牢固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的个数.
三、合作学习 推理归纳
师:三角形有3个内角,这3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看幻灯片,各小组按要求亲自动手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E 2
幻灯片(一):剪下内角,动手拼拼看,三个内角是否为180度。 生:动手实验,并将自己的做法展示给大家。(实物投影)。 (一名学生亲自演示,一名与师进行师生合作) 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师板书)
师:演示幻灯片(二):
进一步从直观感性上确定结论的正确性。 2.数学证明,验证结论:
师:同学们观察和总结的非常棒,但这只是实验,而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这样就需要通进数学证明来验正结论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二),交流讨论说明结论为什么成立。
生:交流讨论。
师:将图画在黑板上,并巡视指导。 生:总结汇报,说明结论成立的理由。
师:同学们表达的十分准确,理由也很充分,很好
3
说明:延长BC到D点,在∠B外部,以B点为顶点,BA为一边,作∠1=∠A , 那么CD∥AB. 因为CD∥AB所以∠B=∠2.
又因为:∠1+∠2+∠ACB=1800
所以:∠A+∠B+∠ACB=1800
3.巩固练习:(1)△ABC中,∠A=35°,∠B=75° 求∠C的度数.
(2) △ABC中,∠C=90°,∠B=75° 求∠A的度数.
(3) △ABC中,∠A=50°,∠B=∠C 求∠C的度数.
(4) △ABC中,∠A:∠B:∠C=1:2:3 求△ABC各角度数. 生:口答,抢答(过程略)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今后的几何证明打下基础.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教具演示等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师生间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四、游戏练习 激发兴趣 师:借助下图提出问题:
(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
(2)将图(3)的结果与图(1)、图(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将三角形如何按角分类?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