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货币银行学教案3.ppt.Convertor
对于这个题目:1.自然属性方面考虑
2.社会属性方面考虑 作业较好的同学如下,望大家课后学习
刘巧宁 韩 池 赵 静 景 花 闫缓缓 刘伟娜 本次作业没有交的同学:张晓光 赵龙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具有运用信用规律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能力,以及对各种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信用的作用;现代信用的几种形式;信用工具的种类及其特征;难点是现代信用的几种形式。
学时分配数: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职能 一、信用的概念
从一般意义说,信用包含信任、诚实守信、信守诺言等内容;《辞海》中对信用的解释有三种含义: 信任使用。
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如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与货币信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信用在经济学中的定义:体现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
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的基本观点,是把利息理解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这种补偿由两部分组成:
1.对机会成本的补偿; 2.对风险的补偿。
尽管信用形式不同,但都具有如下特征:
1.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运动形式。信用不改变价值所有权的性质,是价值单方面地让渡。
2.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3.信用关系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或者所有权关系。 4.信用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信用的要素
1.信用主体(借贷行为双方当事人—资金的盈余者和资金的赤字者) 2.信用客体(授信方的资产) 3.信用内容(债权债务关系) 4.信用工具(信用关系的载体) 5.时间间隔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信用是与商品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产生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 2.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存在的经济基础。
3.伴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信用依次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社会主义信用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特征借贷活动。主要特点是利率高、剥削重、非生产性和保守性。 1.西方历史上对高利贷的主流看法: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威尼斯商人》)
2.中国历史上对高利贷主流看法: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 如我国民间的俗话:“驴打滚” ,据说利率达到100%以上
(二)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具有自身的特点: 1.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 2.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3.借贷资本具有独特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借贷资本运动形式是G—G’ 4.信贷资金运动存在着双重支出、双重归流的运动规律
(三)社会主义信用。社会主义信用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借贷资金的运动形式。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存在是必然的,社会再生产离不开信用。 (四)现代信用活动中的主体包括: 个人(主要是资金的供给方) 企业(主要是资金的需求方)
政府(资金的供给方和资金的需求方) 金融机构(资金的供求双方的中介)
三、信用的经济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依据是否存在中间媒介)
1.直接信用是指没有中间人参与的、借贷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一种行为。即资金的需求方和资金的供给方通过金融市场,不借助金融中介来融通资金的信用方式。 其特点是直接性、流通性与长期性。
属于直接信用的形式有:商业信用、国家信用和民间信用等。
2.间接信用则是指借贷双方通过信用中介机构(如银行)而间接发生的借贷行为。 其特点是间接性、非流通性和短期性。 间接信用形式的典型是银行信用。 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运行—间接信用 以证券公司为中心的金融运行—直接信用
二、现代信用形式(依据信用主体的不同) (一)商业信用
企业间提供的、因商品交易而发生的信用。如赊销、赊购商品或预付货款,分期付款等。 1.商业信用对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1)商业信用是商品形态变化的媒介,促进了生产发展。
(2)商业信用调剂了企业之间资金的余缺,使产业资本得到更充分利用。
2.商业信用的特征
(1)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同时发生。
(3)商业信用的载体—商业票据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来使用,可以节省货币流通费用。 (4)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能力有局限性,规模要受单个企业现有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在授信方向上受到局限。商业信用的范围局限于企业,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 (3)商业信用链条不稳定,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5)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都比较短,受企业资本周转时间限制。
(二)银行信用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用,包括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开出票据,发行货币等信用活动。
1.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方向上局限性。
(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几乎没有规模限制,也不受期限长短的制约。 (3)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的需求是不同的。
(4)银行信用的动态可能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相一致。(出于宏观调控方面的需要)
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 (2)从历史上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
(3)银行信用很大部分通过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贷款来提供,由商业信用转化过来的。 3.银行信用又区别于商业信用: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闲置的货币资本,而不是商品资本 (3)银行信用具有广泛可接受性。
(三)国家信用
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依照信用原则借助于债券向公众和外国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按期限长短分为国库券、国债(1~10年)和公债(10年以上)三种。 1.国家信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流动性,且收入稳定。 2.其特殊作用:(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2)筹集大量建设资金。
(3)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四)消费信用 又称“消费融资”,是指工商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包括赊销商品、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又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信用卡等形式。
可以通过规定商品种类、首付金额比例、贷款期限以及总额度等来控制。其作用有: 1.提高消费水平,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的矛盾。 2.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3.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但同时也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
(五)民间信用-----亦称“民间借贷”或“个人信用”,指不通过业已存在的金融机构而私下进行的货币或非货币的借贷活动,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直接信用形式。民间信用特点:方便、自由、借贷风险大。
(六)租赁信用------以出租大型设备和先进工具收取租金的信用形式。租赁方式可分为:金融租赁、经营租赁和杠杆租赁。
(七)国际信用------指国际间的信用关系。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和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紧密相连的信用形式。包括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贷、政府信用和国际金融机构信用等。
第三节 信用工具(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的定义及特征
1.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力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是重要的金融资产,亦称信用工具。或者说是指资金短缺者向资金剩余者借入资金时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票据或证券,是一种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
金融工具体现着一种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当事人双方所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的意义。
信用工具一般具有5大要素:面值;到期日;期限;利率;利息的支付方式
2.金融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偿还性,是指各种金融工具(除股票外)一般都载明到期偿还的义务和期限,到时收回债权金额。 在实际的业务中,更关心的是其距离到期的剩余时间。 当偿还期为无穷大时这种金融工具就是股票; 当偿还期为零时这种金融工具就是现金。
如:2005年7月你购买一张将于2009年7月到期的债券1万元 ,其发行年份为1999年7月,那么这张债券的偿还期就是4年。
(2)流动性,指金融工具在市场上转让,买卖换取现金不至于亏损的能力,即变现能力。 一般来说,偿还期与流动性成反比关系。
(3)安全性,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安全收回的保障程度,或者说避免风险的程度亦称风险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一般来说,本金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偿还期越长,其风险越大,安全性越小。本金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与债务人的信誉也成正比。
(4)收益性,指投资于金融工具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能力。(注意出分: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
际收益率)
二、金融工具的分类
1.按照发行者的性质划分,分为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 2.按照金融工具的偿还期划分,分为长期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
3.按照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分为基础性信用工具(债券等)和衍生性信用工具(期权、期货等)。 4. 按照信用的形式划分,分为商业信用工具,银行信用工具,国家信用工具和证券投资信用工具。
三、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
货币市场是经营一年以内货币资金融通的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进行交易的工具期限短,有高度流动性、风险较小,随时可在市场转换成现金而近似于货币。 (一)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记载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凭证 1.商业票据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作为商业信用的产物,凭以到期收回赊销商品的价款
(2)商业票据上要载明特定内容,包括名称、金额、付款人、支付日期和发票人签字; (3)不可争议性,即票据经确认不是伪造的,付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支付; (4)票据具有流动性,票据经背书后可以转让、流通。 背书:就是转让人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表示负责的行为
贴现:指持票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后,以现金支付的行为。
I=P*R*N 所得现款=P-I
2.本票和汇票
(1)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按签发人的不同。本票可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我国只有银行本票。它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申请人凭以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2)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一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兑”方才有效。
出票人不同,汇票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由指定银行办理转帐结算或向指定银行兑取款项的票据。
商业汇票是收款人对付款人或者付款人本身签发的,要求付款人于一定时间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一种书面凭证。
依据承兑人的不同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二)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通知银行在其存款额度内或在约定的透支额度内,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支票按支付方式不同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现金支票可以用来支取现金,也可以办理转账结算。 转账支票只能由于转账,不能提取现金。
当存款人所签发的支票的票面金额超过其银行存款账户余额时,称之为空头支票,空头支票是不能够兑付的。
(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1.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简称“CD存单”,由银行发行的,记载一定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持有人提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债务凭证。20世纪60年代始于花旗银行的金融创新。 2.CD与定期存款单的主要区别: ①不记名,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②票面金额固定,且面额较大。
③存单期限通常不少于2周,大多为3-6个月,一般不超过1年。 ④允许买卖、转让,使它集中了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优点。
(四)国库券
国库券是中央政府为调节国库收支而发行的一种短期政府债券。债务人是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收入,风险很小。
通常政府发行1年期以内债券主要目的是:弥补政府预算赤字;解决政府季节性现金需要;帮助中央银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